《眾草穿沙芳色齊,蹋莎行草過春溪。閑云相引上山去,人到山頭云卻低》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眾草穿沙芳色齊,蹋莎行草過春溪。閑云相引上山去,人到山頭云卻低》是關于描寫《繪景狀物·其他(花、草、樹)》類的詩句。
小草穿沙而生, 翠綠連成一片, 在芬芳的草地上踏青, 蹋過了誘人的清溪。悠閑的白云在山上招引我,我興沖沖登上山頭,白云卻跑到了底下。人、草、云、山入畫,充分顯示了春的特色。后二句摹云用擬人手法,似乎它正同作者在玩捉迷藏的游戲,引人上山,卻躲人而去。寫出云彩飄忽無定的特色。
注: 蹋,一作“踏”。莎 (suō) ,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陳羽《過櫟陽山溪》 《全唐詩》第3894頁。
上一篇:《眾芳委時晦,鶗鴂鳴悲耳》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下一篇:《住處近山常足雨,聞晴曬曝舊芳茵.立秋日后無多熱》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