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獻計安邦,劉邦大度封侯
秦漢群雄逐鹿,天下的豪杰無不各自選擇明主,既是為了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也是為了能夠成功之后享受榮華富貴。因而,當時的賢能之士游移于各路諸侯之間,去此就彼的事時而有之,屢見不鮮。劉邦為成就帝王之業,也是盡力招攬賢才。這些人或為改換門庭而來,或因戰敗被俘,但劉邦都能不計前嫌,一律接納,予以封賞,委以重任。有不少人甚至在“各保其主”的情況下,曾做過令劉邦備覺羞辱的事。雍齒就是其中之一。
雍齒在豐城降魏,使劉邦處于困窘的境地。劉邦攻打豐城,未能攻下。艱難之際,雍齒的叛變使劉邦最為寒心,記恨終生。劉邦時時想殺死雍齒以解宿怨,但總是念他功多,但更主要的是劉邦從大局出發,有豁達大度的胸懷,不念舊惡,這才使得雍齒并未遭到殺害。
后來,劉邦當了皇帝,分封諸侯。劉邦費了很大的力氣,用了快一年的時間,在將軍中封了二十個侯。剩下未能受封的人,日爭夜爭,就是把全部土地都拿出來分,也不能使他們滿足。劉邦準備把這件事情先擱一擱。
一天,劉邦正在洛陽南宮理事,突然從閣道(又稱“復道”,宮廷樓閣間的通道)上看見將領們三三兩兩地坐在草地上,交頭接耳地說著悄悄話。
他問張良:“那些將軍們在談論什么?”
張良看了一眼,一本正經地回答:“他們商量著何時造反。”
劉邦吃了一驚,說:“天下剛剛安寧,他們為什么又要反叛呢?”
張良說:“陛下出身于平民,靠著這些人奪得天下。他們跟陛下起事,為的是能封官晉爵。如今陛下當了皇帝,受封賞的盡是蕭何、曹參等親近的人,被問罪的都是陛下平時不喜歡的人。軍中將士扳著手指計算戰功,認為陛下拿出整個天下也不夠封賞。他們擔心陛下既然沒有力量加封,就會搜尋以往的過失濫加誅殺,所以大伙既生氣又害怕,便聚在一起謀劃背叛的事。”
劉邦聽了,急得緊緊抓住張良的手,讓他快快給自己出個好主意!
張良問:“陛下平生所最憎恨的,而又為群臣所共知的那個人是誰?”
劉邦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雍齒這個混蛋!雍齒多次侮辱朕,朕正想殺掉他以泄胸中的悶氣。”說這話的時候,劉邦牙齒咬得咯咯響,恨不得立即把雍齒一口嚼碎吞進肚子。
張良卻哈哈笑起來,說:“請陛下立即下詔,封雍齒為列侯。”
劉邦聽了,滿臉迷惘。
張良說:“雍齒封了侯,就能讓群臣心里安定。”
劉邦恍然大悟,立即擺酒設宴,當著眾位武將的面,封雍齒為什方侯,食邑二千五百戶,并令丞相和御史抓緊時間評定其他人的功勞,以便隨后封賞。雍齒受寵若驚,對劉邦更加忠誠。其他將領也果然放了心,他們說:“連雍齒都封了侯爵,我們干嗎還要發愁呢?”
劉邦封雍齒為侯,雖然是安定人心的一個策略,但也表現了其豁達大度、既往不咎的良好品質。
智慧總結
魯穆公問子思:“聽說你做好事,不要別人稱贊你,真是這樣嗎?”子思回答:“并非如此。我做好事總希望有人知道,這樣便會有人稱贊我,這也可以從中得到勉勵。這只是我的希望,并非都能實現。雄雞報曉是一件好事,若說雄雞不倦地報曉不想讓人知道,以免別人夸獎自己,說這話的人,不是虛妄便是愚蠢。”這里子思做好事為的是等人來報答,而且沒有報答的勉勵,他就會失去做好事的勁頭。只能說明子思的修養不夠高。因為,他沒有明白一個道理,其實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積累善行,修煉德操!
上一篇:康熙冷靜平叛亂
下一篇:當官不昧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