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窮: 盡。碧落: 道教稱天空為 “碧落”,一般用做天上的代稱。黃泉: 古人認為 “天玄地黃”,泉在地下,故稱黃泉,一般用做地下的代稱。句意: 道士遍尋天上地下,皆找不到楊貴妃的魂靈。后多用來形容費盡氣力探尋,終不得其結果。
唐白居易 《長恨歌》 中云: “為感君王展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 《白居易集》 一二卷238頁)
唐孟棨 《本事詩·嘲戲》: “詩人張祜,未嘗識白公。白公刺蘇州,祜始來謁,才見白,白曰: ‘久欽籍,嘗記得君款頭詩。’ 祜愕然曰: ‘舍人何所謂?’ 白曰: ‘鴛鴦鈿帶拋何處,孔雀羅衫付阿誰,非款頭何邪?’ 張頓首微笑,仰而答曰: ‘祜亦嘗記得舍人目連變。白曰: ‘何也?’祜曰: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非目連變何邪?’ 遂與歡宴竟日。” 目連變,即目連變文,唐代民間說唱文學。此雖一時戲語,但說明白詩的通俗性。
上一篇:《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載兒夫婿去,經歲又經年.》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