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舊題為春秋時期齊國晏嬰所著。晏嬰(?—前500)春秋時齊國大夫。字平仲,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歷仕靈公、莊公、景公三世。齊國大夫崔杼殺齊君,他不肯以死殉君,認為君主與國家有別,君主虐民而亡,人臣不必殉死。曾對齊景公論述“和”、“同”之別?!昂汀笔窍喈惖氖挛锖隙酀?,“清濁、大小、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巴笔窍嗤氖挛锛釉谝黄穑叭粢运疂l能食之?若琴瑟之專一,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左傳·昭公二十年》)。以“和”“同”之辨勸景公去“同”取“和”,聽取不同意見。他還預言齊國政權將為田氏所取代。
經學者考證,《晏子春秋》系后人依托并采掇晏嬰的言行輯成。有內外篇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1972年山東臨沂縣銀雀山西漢墓中出土的《晏子》殘簡,與今本有關章節對照,內容大體一致。
上一篇:韓非子|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