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注釋】
選自《論語·述而》第三十七章。
蕩蕩:寬廣。
戚戚:憂愁、擔心的樣子。
【賞析】
孔子分析、研判君子、小人的不同心境,得出結論是: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strong>
意思是:有道德修養的人,胸懷坦蕩;人格卑鄙的人,常常憂心忡忡。
孔子認為,有崇高的精神追求,以實踐仁為己任的君子,胸懷寬廣,心地坦蕩,毫無自私自利之心。而小人以自我為中心,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所以整天擔心這樣,憂慮那樣,快樂不起來。宋代朱熹《集注》引程頤的話解釋說:“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常憂戚?!?/p>
古代儒家對君子的要求很高,各方面都有一定的道德行為規范,而胸懷坦蕩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從孔子而下,君子之風已經成為歷代讀書人畢生追求的目標。
上一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