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一陰一陽之謂道。
【注釋】
選自《周易·系辭上》。
陰:背日為陰。
陽:向日為陽。
【賞析】
這是《周易·系辭上》中的一句話:
“一陰一陽之謂道。”
意思是:一陰一陽的矛盾變化,就是規律——“道”。
陰、陽原指日照的向背,背日為陰,向日為陽。《周易》加以引申,認為天地萬物都有陰、陽,并以此來解釋兩種對立的和相互消長的物質勢力。《老子》亦把陰陽看做一個對立統一的范疇,他解釋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兩氣沖撞)以為和(合,統一)。”而陰、陽相互作用,相生相克,衍生萬物,其規律、法則就是“道”。如天道的陰陽變化,表現為雷霆在鼓動,風雨在滋潤;日月往來運行,寒暑先后交替,又如地面形體的陰陽變化,表現為乾道構成男性,坤道構成女性。
唐代孔穎達在注疏“陰陽不測之謂神”時,對陰陽的理解同老子:“天下萬物,皆由陰陽,或生或成,本其所由之理。”清代學者戴震也認為,“道”是物質的、運動的“氣化流行”,不斷產生萬物,“生生不息”(《孟子字義疏證》卷中),都表達了陰陽變化而生萬物的關系。
從理論上論證“道”,最早當屬《老子》。他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莊子闡發了老子的“道”,認為“道”在時間和空間上是無限的:“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生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大宗師》)
總之,無論是《周易》說的“道”,還是《老子》對“道”的闡釋,“道”都是宇宙的根本大法,世界的本原,世間萬事萬物皆源于陰陽運動的變化之道。
上一篇: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