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注釋】
選自《老子》七十七章。
天之道:自然界的規律。
損:減少。
補:增補。
人之道:人類社會的處事原則。
奉:供奉。
【賞析】
老子指出,天道與人道二者是有區別的,奉行天道的人應該損有余而補不足。他說: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strong>
意思是:天道是減損有余的,增補不足的。人道就不是這樣,而是減損不足的,增補有余的。
老子認為,天道的運行規律是損有余而補不足?!吨芤住ぶt》卦里說:“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即是說,天道是減損滿盈,增益謙下;地道是高山變為深谷,深谷變為高山,也是減損滿盈流向謙下?!吨芤住へS》卦的彖辭說:“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即是說,太陽到了正午就開始西斜,月亮到了圓滿就將虧蝕,天地盈虛,隨著時序的更替而消長。
然而,人類社會的活動規律則恰恰相反,不是“損有余而補不足”,而是損不足以補有余。也就是說,在階級社會里,統治階級憑借手中的財產和權力,剝削和壓迫勞苦大眾,使窮的更窮,富的更富。二者相較,當然天道優于人道了。
那么,誰能夠用“有余”的東西去奉養天下那些“不足”的人呢?老子認為,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到。圣人就是有道之人。因此,圣人做了貢獻而不顯示自己賢能,成就了功業但不居功驕傲,因為“天道”就是如此的。反之,如果做了貢獻就顯示自己才能,成就了功業就居功驕傲,就落入人道的劣根性上去了。
上一篇: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