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釋】
選自《論語·述而》。
三人:這里的“三人”,不一定是實數,可以泛指多人。
師:動詞,效法。
善:優點。
【賞析】
孔子曾經說過,他的成才得益于“敏以求之”。他的弟子子貢在《論語·子張》里也說:“孔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指出孔子沒有固定的老師。那么,孔子是怎樣學習成才的呢?孔子說: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效法的。我學習他們身上的優點,以他們身上的缺點為鏡子,改正自己類似的缺點。
孔子認識到,一個人不可能具備所有的知識和才能,所以應該謙虛謹慎。人一旦虛心了,就能發現別人的長處、優點。凡是別人的長處、優點都值得自己學習。從孔子“每事問”、“學無常師”、“我非生而知之者”、“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些言論中,可以清晰地解讀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深刻含義。
但是,孔子的虛心善學并非一味盲從,所以他強調,必須“擇其善者而從之”。這就涉及到一個學習方法問題,以及能否判斷是非優劣的識見和水平問題。
上一篇:樹德務滋,除惡務本。|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