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以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而以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注釋】
選自《呂氏春秋·當染》。
【賞析】
《呂氏春秋·當染》的主旨,是講人君的品行思想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文中引墨子的話說:
“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以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而以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意思是:素絲在藍色的染料中染成藍色,在黃色的染料中染成黃色;投入的染料改變了,染的顏色也隨之變了,投入五種染料,就染成五種顏色。所以浸染不可不慎重。
這一句以染絲為喻,說明一國之君,也像染絲一樣,會受到身邊忠奸賢愚不同人的影響。受到賢臣正氣感染的,如舜受許由、伯陽的感染,禹受到皋陶、伯益的感染,湯受到伊尹、仲虺的感染,武王受到太公望、周公旦的感染。所以這四人能成為天下的王者,被確立為天子,功名與日月同輝。受到奸臣邪惡感染的,如夏桀受干辛、歧踵戎的熏染,殷紂受崇侯、惡來的熏染,周厲王受虢公長父、榮夷終的熏染,幽王受虢公鼓、祭公敦的熏染。所以這四位王者,忠奸不辨,最終落得個國破身亡,被天下人恥笑的下場。
又如,齊桓公受管仲、鮑叔的感染,晉文公受咎犯、郄偃的感染,荊莊王受孫叔敖、沈尹蒸的感染,吳王闔廬受伍員、文之儀的感染,越王勾踐受范蠡、文種的感染。這五位國君受到的是忠臣剛直的感染,所以能夠稱霸諸侯,功名世代傳誦。而范吉射受張柳朔、王生的熏染,中行寅受黃藉秦、高強的熏染,吳王夫差受王孫雄、太宰豁的熏染,智伯瑤受智國、張武的熏染,中山尚受魏義、椻長的熏染,宋康王受唐鞅、田不禋的熏染。這六位國君受到的是諂媚之臣的熏染,所以君臣離散,國破家亡,有的甚至子孫斷絕,連宗廟都不能供奉了。
人才的培養也是這樣。孔子向老聃、孟蘇夔學習,受到好的熏染而成為人人敬仰的圣人。孟母三遷擇鄰,成就了孟子亞圣的美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今天,一個人的成才,除了學習知識外,還要注意結交德才兼備的朋友,尋求并加入一個優秀的團隊,才能相互激勵,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精神品格。孔子說:“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必須重視擇友,重視學習和成長的環境。
上一篇:流水不腐,戶樞不螻。|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