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
【注釋】
選自《墨子·所染》。
蒼:青。
入:染料。
【賞析】
一次,墨子在染坊里看見染絲的人,聯想到環境和周圍人群對人的影響,十分感慨。他說:
“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
意思是:在青色染料里,就染成青色;在黃色染料里,就染成黃色。加到里面的染料變了,染的顏色也會跟著變化。
墨子認為,用青色染料就染成青色,用黃色染料就染成黃色,國家也是如此。舜受賢人許由和伯陽的影響,禹受賢人皋陶、伯益的感染,商湯受賢人伊尹和仲虺的感化,武王受賢人姜太公和周公的影響,因此這四位君王成為賢明的君主,稱霸天下,貴為天子,功名蓋世。反之,夏桀受小人干辛和推哆的影響,紂王受小人列崇侯和惡來的熏陶,厲王受小人厲公長父和榮夷終的感染,幽王受小人傅公夷和蔡公谷的影響,因此這四個君王成為暴君,殘害忠良,國破身死,為天下人所恥笑。
春秋戰國時期,齊桓公受賢人管仲和鮑叔感染,晉文公受賢人舅犯和高偃感染,楚莊王受賢人孫叔敖和沈尹感染,吳王闔閭受賢人伍子胥和文義感染,越王勾踐受賢人范蠡和大夫文種感染,因此,這五個人能夠稱霸諸侯,功名為后人傳誦。反之,吳王夫差受惑于小人王孫雒及太宰豁,晉國智伯搖受智國和張武的壞影響,中山國君中山尚受魏義和偃長的壞影響,導致國家滅亡,身受刑戮,連宗廟也被破壞了,弄得君臣離散,百姓流離失所。
士人、君子也不例外。如果一個人周邊的朋友都是仁義之士,品質淳樸,遵守法則,他的家業就會蒸蒸日上,名聲就會越來越大,治理政事也會合乎常理,如段干木、禽子、傅說。如果一個人周邊的朋友都是盛氣凌人、結黨營私之人,他的家業就會一落千丈,名聲也會越來越壞,治理政事也會違背常理,如子西、易牙、豎刀。
所以,環境和周邊的人,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上一篇: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君子不鏡于水而鏡于人;鏡于水見面容,鏡于人則知吉與兇。|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