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死生,晝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注釋】
選自宋·文天祥《指南錄后序》。文天祥把出使元營,被元方扣留,歷經磨難,及脫逃回朝寫的詩,編成《指南錄》和《指南后錄》,寫有自序。另在多數詩前,記有小序,小序又稱為后序。
死而死矣:死了就算了。
痛定思痛:痛苦過了之后,再追想當初的痛苦。
【賞析】
文天祥既是一位悲歌慷慨的愛國詩人,也是一位光照千秋的民族英雄。他后期的作品描述與入侵之敵艱苦斗爭的歷程,激昂奮發,悲涼沉痛,表現出必勝的信念、旺盛的斗志、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數百年來一直激勵著千千萬萬的熱血青年,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繁榮、富強去拼死奮斗。《指南錄后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這篇后序中,他歷數斗爭的艱難,寄志述概,再現了抗敵斗爭的堅強意志和生死不渝的精神:
“死生,晝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意思說:死與生,不過是晝夜之間的事,死就死了;然而形勢險惡,抗敵斗爭不斷出現差錯,非人世所能承受。痛過之后,再想當時的痛苦,痛怎么樣呢!
南宋末年,元世祖忽必烈調集大軍,進攻宋朝。宋德祐二年,文天祥受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這時,元大軍已兵臨臨安,對于南宋而言,“戰、守、遷皆不及施”,國勢危殆,百官惶恐,不知所措。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文天祥置個人榮辱、得失、生死于度外,毅然“辭相印不拜”,受命出使元軍北營。在那里,文天祥“抗辭慷慨”,顯示出堂堂正使氣派,維護了民族尊嚴。結果被元將伯顏扣留。不久脫身于京口,輾轉逃回永嘉。脫逃以后,便聯絡淮東、淮西兩制置使,“約以連兵大舉”,卻被淮東制置李廷芝誤認為是元朝奸細,幾乎被殺。但文天祥憑著一顆愛國的赤膽忠心,絲毫沒有動搖其“雪九廟之恥,復高祖之業”的意志。
文天祥認為,生死都是為國,“生無以救國難,死猶為厲鬼以擊賊”,“誓不與賊俱生”。懷抱這樣的愛國情懷,面對不堪回首的往事,作者一腔悲憤之情噴涌而出,不能自制,在這篇《指南錄后序》中,說出了一番感天地,動鬼神的話:“死生,晝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品味這段話,能感受到他忠肝義膽的品行,失敗而不失志的嘆息,既痛自己,亦痛國家的愛國情懷,回腸蕩氣,感人肺腑。
上一篇: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而古人未嘗不讀書、不窮理。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蓄極則泄,悶極則達,熱極則風,壅極則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無往不復。|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