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注釋】
選自宋·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夷以近:路平而近。夷,平坦。
以:而,且。
奇偉:奇異雄偉。
瑰怪:美麗而奇特。
非常之觀:不平常的景象。觀,景象。
罕至:絕少到達。罕,少。
【賞析】
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記述游華山洞時,“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但在游了不到十分之一,自己“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的情況下,卻隨游人走出山洞,中止了繼續游賞,因而未能盡游山之樂。作者以此為喻,引發出探究真理的精神,字里行間充溢著勤學慎思,深邃睿智的獨到見解: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strong>
意思是:平坦而近的山洞,游人很多,險而遠的山洞,游人就少了。而人世間奇特、雄偉、瑰麗、非凡的壯景,常在艱險遙遠、人跡罕至的地方,所以沒有堅強的意志不能達到。
學習好比游山,無論探討學術學問,還是創立高深的理論,都必須以百折不撓的精神努力奮斗,才有可能成功。所以作者從游洞的經歷體會到;欲達目的,必須“有志”。如果因人怠惰而退縮,或盲從跟隨,就會功虧一簣,半途而廢。而世上奇偉瑰怪非常的景觀,總在道路險遠、人跡罕至的地方,只有有志者,不畏艱難險阻,全力以赴,才可能覽得勝景。
除了強調“志”,作者還特別提出志與力與恒的關系。要想達到高深的學術造詣,或想完成某項偉大的事業,僅有志向,不一定能夠成功,還必須具有足夠的力量,持之以恒的韌性,因勢利導,克服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才可能達到常人難以企及的目的和境界。反之,如果僅有力有物,沒有“志”,也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有力而無志,或有志而不堅,在人會被譏笑,在己會有后悔;志向立下了,但力量不足,在己既可以無悔,在人亦不能譏。所以,一個人要想實現理想,必須意志堅定,盡力而為,成敗在所不惜。
寫作這篇文章時,王安石正欲革新政治、實行變法。他深知朝政腐敗,積重難返,仍然決心興利除弊,堅持到底。因此文中雖然談的是治學的道理,卻不經意間流露出了知難而進的意志、情緒和堅韌——“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所以,本句所表達的思想,已經超越了學問之道而進入到人生價值追求的范疇??傊醢彩銊钊藗冇掠谂实?,不畏險遠,這和他百折不撓地推行新法、銳意進取、決不退縮的精神是一致的。
上一篇: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雞鳴狗盜之力哉?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