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兼聽①則明②,偏信③則暗。
【出處】
《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北宋史學家、文學家?!顿Y治通鑒》歷時十九年撰成,因“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而得名。
【注釋】
①兼聽:廣泛聽取。②明:明白清醒。③偏信:一面之詞。
【譯文】
廣泛聽取他人的意見,就會明白清醒;如果只聽一面之詞,就會糊里糊涂。
【賞析與啟迪】
通過“明”與“暗”、“兼聽”和“偏信”的對比,“兼聽”與“偏信”的利弊一目了然。一個善于兼聽的人,無疑是一個明智的人,一個樂于納言的人,一定是一個有胸懷的人。
人的潛意識里,親疏有別。血緣情感親近與否,關系著一件事情的判斷與解決方式的不同,在信任的程度中就會有很大的差別——對最信任的人說的話,不會懷疑或極少懷疑,而對旁人說的話,則半信半疑甚至完全不信。事實上,你最信任的人說的話,不見得客觀公正,而旁人說的話未必就是錯的。關鍵是怎樣將反饋回來的信息加以整理和分析,作出正確的判斷。
由于校園環境的特殊,青少年的判斷力與對社會的認知欠缺,同學們極易被鼓動、被誤導。遇到心事和苦惱,要多與親人溝通,多和老師交流,以便及時得到疏導,千萬不能偏聽偏信,作出不明智的舉動。
上一篇:《儉,美德也,過則慳吝,為鄙嗇,反傷雅道?!纷g文與賞析
下一篇:《華而不實,恥也?!纷g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