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朽則毛落,水涸則魚逝》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涸(hé):干涸。逝:死亡。獸皮朽爛,毛就會脫落;河水干涸,魚就會死亡。指事物失去了依托,就無法存在。漢·蔡邕《正論》:“皮朽則毛落,水涸則魚逝,其勢然也?”
【例】古話說:“皮朽則毛落,水涸則魚逝。”要怪只能怪“皮朽”、“水涸”,不能怪“毛落”、“魚逝”。咱們還得抓住根本,從“皮”和“水”上找原因。(李勇《家有梧桐,不愁鳳凰》)
又作〔皮朽則毛落,川涸則魚逝〕
【例】皮朽則毛落,川涸則魚逝。(三國魏·應(yīng)璩《與侍郎曹長思書》)
上一篇:《皮之不存,毛將安傅》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矛盾著的兩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