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上》記載:梁惠王對孟子說他自己治國很盡心,鄰國治國并不如他。可是鄰國的人不見少,他的人不見多,那是為什么?孟子打了一個比喻,說:兩方對陣交兵了。后來一方打敗了,“棄甲曳兵而走?;虬俨蕉笾?,或五十歲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梁惠王說,不可。跑五十步的也是跑呀,只不過沒跑一百步就是了。孟子說,那你就不要指望你的百姓多于鄰國了。
孟子的這比喻是個反問,讓梁惠王自己說出答案。兩國交兵,一方面敗逃了。跑一百步的是膽小,跑五十步的也是膽小。雖然對比而言,他比跑一百步的膽大一些。但卻沒有理由去譏笑對方膽小。從而指出梁惠王治國至多不過是比鄰國強一點而已。后用這句比喻前者比后者雖然強一點,但卻都屬于不好的。
上一篇:《云從龍,風從虎.》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五十而知天命.》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