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出自哪里,《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什么意思,《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原文出處,《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賞析。
【出處】 宋·陸游 《夜泊水村》
【鑒賞】 原詩中的 “太息燕然未勒銘”: 太息,即嘆息。勒,刻石。銘,古時一種文體,刻于器皿或石上。東漢時,車騎將軍竇憲打敗了北單于,登上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詩人在這里用此典故,表示自己抗金復(fù)國的壯志未能實現(xiàn)。“老子猶堪絕大漠”: 老子,等于說老夫,詩人自稱。絕大漠,橫過大沙漠。泣新亭: 新亭,在今南京市。據(jù)說,東晉初年,從洛陽逃到江東的文士,空閑時常到新亭飲酒賦詩。他們談到半壁河山淪亡,往往相對而泣。王導(dǎo) (當(dāng)時做丞相) 訓(xùn)斥他們: “當(dāng)共戮力王室,克復(fù)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因此,詩人借用這個典故,勉勵大家振作起來,打敗敵人,光復(fù)故土。“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這兩句是說詩人決心報國,萬死不辭,但可惜鬢毛變白了,不再是年輕力壯之時了。此詩是陸游感慨自己壯志未酬。詩中有強(qiáng)烈的愛國思想與情操,給后代立志舍身報國者很大的鼓舞。
【原詩】 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
上一篇:《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
下一篇:《自謂能拔饑民苦,刻石收之德政譜》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