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莊公二十四年》:“臣聞之:‘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先君有共德,而君納諸大惡,無乃不可乎。”
本段是御孫說的,他認為他的父親有大德,而君王卻以大惡來對待,是不合適的。共:hóng,大。本條兩句:儉樸,是德中的大德;奢侈,是惡中的大惡。
《左傳·莊公二十四年》:“臣聞之:‘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先君有共德,而君納諸大惡,無乃不可乎。”
本段是御孫說的,他認為他的父親有大德,而君王卻以大惡來對待,是不合適的。共:hóng,大。本條兩句:儉樸,是德中的大德;奢侈,是惡中的大惡。
上一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yī)師之良也.》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