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莫患于自幼不從師,又莫患于早為人師。“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孔子言之矣;我自見其恭,而人不我敬,是我之未恭也;推之寬、信亦然。若存自反無悔之心,謂人之孚否不足恤,是即“居之不疑”也,宜深加洗剔。》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清·顏元《言行錄》,反躬自省類名言句子
人不要憂慮從小沒有從師學習, 也不要擔心很年輕就做了老師。“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大家的擁護,誠實就會得到別人的任用。”這是孔子說過的話;我自認為自己很莊重,可是別人并不尊重我, 這是因為我還未莊重呀; 推及寬厚、 誠實方面道理也是這樣。 如果保持著反省自己而不覺后悔的思想, 把人們議論與否看作不值得顧慮的事情, 也就是自己意以仁人自居而不加疑問了, 看來思想上需要深刻地清洗剔除一番。
上一篇:《人能去其荒心、荒身、荒口耳目之事,則常覺,則能斷;斷則不怠,覺則不荒,斯可以尋孔子之道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威不足以鎮人而妄夷之,惠不足以感人而妄市之,不智也,禍于是伏焉.仁而得暴,仁者必自反也;暴以招暴,又何異焉.恭者來侮,恭者必自反也;侮者致侮,又何尤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