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方格肅整①有尊嚴之儀,不為欺謾②半言③。即溽暑④必正幘⑤服,置足端坐移日⑥無少傾。側面不迕視⑦。
【譯注】
①肅整:整飭;整治。②欺謾:猶欺誑。③半言:一言半語,很少的一兩句話。④溽(rù)暑:泛指夏天潮濕悶熱的氣候。⑤幘(zé):古代的一種頭巾。⑥移日:日影移動,表示時間很久。⑦迕視:迎面直視。謂以非禮的態度看人。
這句話大意是:時常整治儀容,有尊嚴的儀態,從來不說一兩句欺誑之言。即使潮濕悶熱的夏天,也衣冠整齊,雙腳并攏端坐很長時間也不傾斜。不迎面直瞪別人。
輯自吳子玉《大鄣山人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感悟】
《處士黃次公行狀》記載,休寧商人黃顯嚴謹修身,克己復禮,時刻注意修養身心,注重儀容言語,為子女做出表率。
【故事鏈接】
歙縣商人張鳳鳴,“居家不營治室宇,每事事從儉約箋素”,在他的帶動下,其子弟“從事樸約,即不敢以侈美相奔趨”。
【延伸閱讀】
《論語·顏淵》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意思是:不符合禮教的話不能看,不符合禮教的東西不能聽,不符合禮教的東西不能說,不符合禮教的事不能做。這是四個消極的規范,就是從眼睛、耳朵、嘴巴、身體方面嚴格管束自己,由外在規范,熏陶自己。
上一篇:《晝籌鹽策,夜究簡編》原文解讀|譯文|感想
下一篇:《年十六而外貿……然雅好詩書,善筆丸,雖在客中,手不釋卷》原文解讀|譯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