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才無德,智伯身首異處
春秋末年,趙氏、韓氏、魏氏、智氏、范氏和中行氏是晉國的六大望族。在這六大望族中,智氏權勢最重。后來,智氏又吞并了范氏和中行氏,權勢更加炙熱。隨著權勢的增強,智氏的領袖人物智伯開始驕狂。
智伯恃強凌弱,向韓康子索要土地。韓康子不想白白將地盤奉送給智伯,段規向他建議道:“智伯為人貪圖利益且剛愎自用。如果我們不給他土地,他一定會率軍攻打我們。以我們現在的實力,是根本沒有能力與其抗衡的。與其現在被智伯滅掉,不如暫時放棄一些地盤。如果我們向他屈服,他就會變得貪婪,從而繼續向他人索要土地。如果他人不想割讓自己的地盤,他肯定會大動干戈。如此以來,我們既可以免去禍患,又可以在這段時間內積蓄力量,以便在最佳時機迅速出擊。”聽完這段話后,韓康子欣然贊成。接著,韓康子主動向智伯割讓土地。
果然不出段規所料,智伯從韓康子那里得到地盤后又向魏桓子索要土地。與韓康子當初一樣,魏桓子同樣不想給。任章問魏桓子為什么要這樣,魏桓子答道:“智伯無緣無故地向我索地,我當然不愿意拱手奉送屬于我的地盤。”任章說:“既然是無故索地,必然會引起國內各位大夫的憂懼。如果我們割讓土地給他,他一定會為此變得驕傲自大。一旦胸中有驕氣,必然會輕敵。與此同時,我們自然與各位大夫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力量自然強大。相比之下,智伯變得孤立無援,再加上他本人已經有了輕敵思想,勢必走向滅亡之路。《周書》上說‘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我們不如先給他土地讓他變得驕傲,然后暗中與一些有實力的大夫暗中結為對抗他的聯盟……”魏桓子聽后,采納了他的建議,向智伯奉上土地。
不久,智伯又向趙襄子索要蔡、皋狼一帶的土地。與韓康子、魏桓子不同的是,趙襄子堅決不向智伯奉上土地。智伯大怒,于是率領韓康子、魏桓子前去攻打。趙襄子見寡不敵眾,于是逃往晉陽。
智、韓、魏三家將晉陽城團團圍住,并向城內放水淹灌。城內軍民寧死不屈,頑強抵抗。當時,智伯坐車在水邊觀察水情,魏桓子為其駕車,韓康子騎馬與魏桓子并肩而行。智伯洋洋得意:“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來水也可以用來攻伐滅城。”魏桓子用肘子碰了一下韓康子,韓康子反過來用腳踩了一下魏桓子,相互示意說既然智伯可以用水淹灌趙襄子,同樣可以用汾水淹灌韓康子所在的安邑,用絳水淹灌魏桓子所在的平陽。
絺疵為人謹慎,仔細觀察著韓康子和魏桓子。他對智伯說:“韓、魏二人一定會反叛。”智伯問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解釋說:“其實這是人之常情。他們率兵跟隨我們攻打趙國,一定會想到趙國一旦滅亡,自己也將面臨危難。我們已經與他們約定滅掉趙襄子后平分趙氏土地,如今晉陽城內已經被淹灌殆盡,出現了人馬相食的困苦局勢,過不了幾天就會投降,而這兩個人非但毫無喜意,反而面帶憂色。這不是要反叛還是什么?”
第二天,智伯把絺疵的話告訴了韓康子和魏桓子,問他們做如何解釋。韓、魏二人答道:“這個人一定是想為趙氏游說,以讒言使您對我們產生懷疑,從而讓趙氏得到喘息。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兩家又怎可能白白放棄馬上就要從趙氏處分得的土地,而要做一些明明不可能成功的事情,置自身于危難之中呢?”韓、魏二人從智伯處出來后,絺疵進去說:“主人為什么要把我的話告訴他們二人呢?”智伯問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說:“臣見他們二人一看到臣便加快腳步離去,由此得知。”智伯最終沒有接受絺疵的建議,絺疵以出使齊國為由離他而去。
為了保住晉陽,趙襄子派張孟談潛出城外,面見韓康子和魏桓子。見到他們后,張孟談說:“臣聽說唇亡則齒寒。如今智伯與你們一起攻打趙氏,趙氏一旦滅亡,韓氏、魏氏亡期也將不遠。”接著,韓、魏二人與張孟談作了一番密謀后,約定好共同抗擊智伯的日期。
到了約定日期的那一天,韓襄子派人在夜間殺死了看守堤壩的官員,然后決水淹灌智伯的軍隊。智伯軍大亂,韓、魏兩支翼軍乘亂擊敗智伯軍,并殺死智伯。
智慧總結
德和才是不可分割的,一個人的品德可以駕馭他的才華,而才華又反過來發揮他的品德,這樣,才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要成就一番大事,光有才華不夠,還要有高尚的品德才行。
上一篇:無常心無以養性
下一篇:日積月累,學問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