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睚眥必報
【溯源】
西漢·司馬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釋義】
睚眥:發(fā)怒時瞪眼睛,泛指極小的怨恨。極小的怨恨也一定要報復。
【故事】
范雎是戰(zhàn)國時魏國的中大夫,卻遭大夫須賈陷害,被宰相魏齊毒打一頓,范雎裝死才得以脫險。后來,他在幾個朋友的幫助下又偷偷到了秦國,化名張祿,取得了秦昭王的賞識登上了宰相高位。
范雎當了宰相不久,就說動秦昭王發(fā)兵攻伐魏國。魏國派須賈前往秦國請求罷兵。范雎聽說須賈來到秦國,便化裝成一個流落他鄉(xiāng)的窮漢到賓館去見他。須賈見是范雎,吃了一驚說:“你原來還活著!”談了幾句話后,須賈覺得他可憐,便順手取件錦袍送給他。隨后去進見秦相張祿。讓他想不到的是,這一次,他又見到了范雎。
想起舊事,須賈不禁惶恐萬狀,立即光著上身,跪在范雎面前請罪。范雎將須賈大罵一頓,列數(shù)完他的罪,又特地舉行了盛大的宴會,當著全體賓客的面侮辱了他一場。范雎說姑念他贈送錦袍,總算不忘舊情,饒了他的命,可是必須告訴魏昭王,速將魏齊的頭送來,否則就要發(fā)兵殺到魏國國都。
魏齊聽得消息,嚇得逃到趙國。趙國也怕秦國,不敢收留他,他又想逃往楚國,楚國也不敢歡迎。這位宰相終于被逼自殺了。
范雎為了個人榮辱,公報私仇,投靠敵國,背叛祖國,在當時卻有人稱贊他“恩怨分明”,說他不僅報了仇,而且報了恩:他保薦救了他性命的朋友鄭安平為秦國的將軍,提拔王稽為“河東守”;還把部分家產(chǎn)分散給其他曾經(jīng)幫助過他的人。但司馬遷在《史記·范雎列傳》里說他:“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意思是:給過一頓飯的小恩,也要報答;瞪過一眼的小怨,也要報復。
【智慧語林】
心胸狹窄的人,生活缺乏樂趣,有的只是斤斤計較的煩惱。心胸寬闊的人,生活充滿陽光,有的是包容的快樂。睚眥必報多是小人物,凡大人物,皆是胸懷廣闊,不愿與人一般見識的人。冤冤相報何時了?大家永遠針尖兒對麥芒兒,何時能得以安寧?多一分理解,不要作繭自縛,讓自己活得輕松點兒。
上一篇:百聞不如一見典故故事|百聞不如一見釋義
下一篇:破釜沉舟典故故事|破釜沉舟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