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瞎子摸魚》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瞎子摸魚:xiā zǐ mō yú
詞源:明 沈榜《宛署雜記·民風·瞎摸魚》:“群兒牽繩為圓城,空其中方丈。城中輪著二兒,各用帕厚蒙其目如瞎狀。一兒手執木魚,時敲一聲,而旋易地以誤之。一兒候聲往摸,以巧遇奪魚為勝。”
詞由:這是一個兒童游戲:許多小孩子牽起繩來圍成一個圓圈,中間的空城約一丈見方。在中間空地上有兩個孩子,都用手帕把眼睛蒙起來,就象瞎子一樣。其中一個孩子手里拿著木魚,敲了一下就馬上換個地方,造成另一個孩子的錯覺;另一個孩子聽到聲音就去摸,摸著了就算勝利。
詞義:把眼睛蒙起來象瞎子一樣去摸敲木魚的人。比喻做事盲目,缺乏調查研究。
書證: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夸夸其談,滿足于一知半解,這種極壞的作風,這種完全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精神的作風,還在我黨許多同志中繼續存在著。”
上一篇:成語《目不見睫》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破壁飛去》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