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法名豬悟能,是明代吳承恩加工創(chuàng)作的長篇神怪小說《西游記》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豬八戒,蒲扇耳,蓮蓬嘴,粗笨的身軀,狼抗的模樣,多么神奇而有趣。他原是天河水神天蓬元帥,蟠桃會上因帶酒戲弄嫦娥,被玉帝貶下塵凡投胎,身如豬類,成了妖怪,在福陵山云棧洞中吃人度日;后來又在高老莊高太公家做“倒蹅門”女婿。巧遇觀音尋找取經(jīng)人,才與他摩頂受戒,拜唐僧為師,同孫行者、沙和尚一起,上西天求佛取經(jīng)。最后,功行圓滿,如來封他為凈壇使者。
豬八戒外號叫呆子,的確顯得有點(diǎn)呆頭呆腦。孫行者在高老莊降妖。同豬八戒惡斗,一棒捅碎了云棧洞大門。老豬罵道: “你這個弼馬瘟,著實(shí)憊懶,與你有甚相干,你把我大門打破?你且去看看律條,打進(jìn)大門而入,該個雜犯死罪哩!”在兩家你死我活的惡斗中,老豬居然以打破大門這件小事,煞有介事地問罪對方,以致與孫行者一照面就貽下笑柄。后來黑松林三藏逢妖,豬八戒上波月洞尋師。洞主黃袍怪笑道: “是有一個唐僧在我家。我也不曾怠慢他,安排些人肉包兒與他吃哩。你們也進(jìn)去吃一個兒。何如?”這呆子認(rèn)真就要進(jìn)去。沙僧一把扯住道: “哥啊,他哄你哩。”豬八戒卻才省悟。
但是,豬八戒有時也并不呆笨。三藏逐回孫行者后逢難,老豬往花果山去請猴王再度出山除妖,在山上出了一通洋相,卻達(dá)不到目的。后來猴王道: “你這個呆子!我臨別之時,曾叮嚀又叮嚀,說道: ‘若有妖魔捉住師父,你就說老孫是他大徒弟。’怎么卻不說我?”豬八戒聽言忽然開竅,便隨機(jī)應(yīng)變地編說: “哥啊,不說你還好哩;只為說你,他一發(fā)無狀。”這里,豬八戒非常透徹地抓住了猴王高傲的心理,此話一出,急性子的行者果然追問,他又信口開河,把猴王氣得抓耳撓腮,暴躁亂跳,當(dāng)場決定下山。豬八戒還挺聰明哩。在烏雞國除妖過程中,妖魔被孫行者逼急,搖身一變,成三藏模樣。孫行者恁般火眼金睛,居然難以分辨,無從下手擒捉。豬八戒卻在旁冷笑。行者大怒: “你這夯貨怎的?”老豬笑道:“哥啊,說我呆,你比我又呆哩!”他提出了一個簡單的辦法:猴頭忍忍痛,叫師父念念緊箍咒,不就把假三藏的真相暴露了?后來果然一試就靈。似呆非呆,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豬八戒這一個喜劇性人物形象性格的獨(dú)特性和豐富性。
豬八戒的老丈人高太公在向三藏介紹自家的女婿時說:一進(jìn)門時,倒也勤謹(jǐn);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只是一件,有些會變嘴臉。初來時是一條黑胖漢,后來就變做一個長嘴大耳朵的呆子,就像個豬模樣;食腸卻又甚大,一頓要吃三、五斗米飯。
豬八戒在取經(jīng)路上所表現(xiàn)的許多奇奇怪怪的言行,一言以蔽之,其實(shí)也就是上述幾端在新的場合下的派生出來的五花八門的表現(xiàn)。戀愛史上發(fā)生過多少趣聞:看見美女時那種心癢難撓和扭捏作態(tài)的模樣,盤絲洞旁濯垢泉中和蜘蛛精的鬼混……這些急色兒的形相,就是高老莊戀愛史的大膽續(xù)演和皈依以后戀愛變態(tài)心理的忘形流露。老豬食量大,又鬧出過多少怪相。寇員外家吃齋,一頓塞夠三日量,臨走還把饅頭、卷兒、餅子、燒果,滿滿籠了兩袖……這種種貪饞相,其實(shí)是一個大肚皮行腳僧,經(jīng)常處于饑餓狀態(tài)下,食欲偶然獲得一次滿足的坦率暴露。老豬的丑相又造成多少令人捧腹的笑話。有一回,聽說妖怪畫了他的長嘴大耳的圖形抓他,就慌得把嘴揣在懷里藏了,那怪就令小妖使鉤子鉤出來,呆子趕快把嘴伸出道:“小家形罷了。這不是?你要看就看,鉤怎的?”童稚般的天真,肚腸子沒有一絲曲屈的率直,簡直很難分清與笨拙的界線。豬八戒肯花蠻力呆干,也衍生出許多令人瞠目的舉動:荊棘嶺上開路,八百里荊刺棘針一時平;稀柿上變大豬,拱凈污穢立臭功。別人所不愿干的一些苦差,豬八戒卻主動承擔(dān),可見豬八戒的性格渾厚憨直。這與世俗社會中那種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的風(fēng)氣格格不入,為巧言令色者所鄙棄,為機(jī)靈精明者所輕視。但是,它卻似未經(jīng)雕琢的璞玉渾金,保持有人類童年的天真、純正和質(zhì)樸,滲透著普通勞動者淳厚誠實(shí)等土色土香的特點(diǎn)。豬八戒不會弄虛作假,有時想弄虛作假,也缺少高明手段, 因而往往弄巧成拙, 引人訕笑;但即使遭到訕笑,也毫不意會。豬八戒也不會矯揉造作,就是想矯揉造作,也沒有巧妙絕招,因而常常出盡洋相,令人捧腹。其結(jié)果,只是更多地把自己的內(nèi)心隱秘毫不諱言地和盤托出,赤裸裸地袒露人前,以致笑話百出。
顯然,作者是以贊美的心情,把豬八戒寫成為一個厚道者。在云棧洞前,老豬與行者一番惡斗后得知取經(jīng)事,他便立刻“丟了釘耙, 唱個大喏”,表示皈依。行者不信,要他發(fā)誓。他便撲的跪下,望空似搗碓的一般,只管磕頭。行者叫他燒毀住處,他真?zhèn)€點(diǎn)著一把火,將那云棧洞燒得像個破瓦窯。接著又繳了武器,乖乖地倒背著手,憑行者怎么綁縛和擺布。只是在最后當(dāng)行者揪著他的大耳朵叫“快走”時,呆子才可憐巴巴地說了一句“輕著些兒,你的手重,揪得我耳根子疼”。這些描寫的字里行間,顯然洋溢著作者對豬八戒那種純厚樸實(shí)、委曲求全精神的贊美。在取經(jīng)途中,豬八戒的任務(wù)是挑行李。從高老莊起步,直到流沙河的全程中,除烏雞國王分擔(dān)過四十里路以外,雖行李擔(dān)重, “老大難挨”,豬八戒卻一個人“逐日家擔(dān)著走”。最后,也是因“挑擔(dān)有功”,成了正果。不過,呆子完成了“本職”之外,對別事也不是不問不管。連孫行者也承認(rèn),在與妖魔惡斗中, “單絲不成線,孤掌難鳴”,所以常常帶上老豬當(dāng)助手,尤其是稀柿口,呆子赫赫顯神威;水底洞府,老豬總是打頭陣。這些描寫,充分展示豬八戒作為取經(jīng)成員之一的特殊作用。
由于豬八戒身上存在一些缺點(diǎn),而作者又是以喜劇性的游戲筆法來刻畫這一藝術(shù)形象的,因此,在豬八戒的身上,表現(xiàn)出濃厚的幽默和詼諧的特點(diǎn),有些筆墨也包含著揶揄的成份。平頂山上巡山,老豬躲懶貪睡,又編謊騙人,這無疑是豬八戒的缺點(diǎn)。作者運(yùn)用詼諧的筆調(diào),以意趣盎然的喜劇性手法著意加以鋪張刻畫,一而再地讓他表演出一系列令人捧腹的有趣鏡頭,作品給以善意的譏諷和恰如其分的嘲笑。
豬八戒的一副尊容當(dāng)然是丑陋的。但是,他給人們的卻是愉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當(dāng)你閱讀《西游記》,看到呆子一張口,轱轆的囫圇吞下人參果后,卻又白著眼問行者和沙僧人參果是甚么滋味時,誰個不啞然失笑呢?一系列的具體形象描繪,使人們沉浸和陶醉在藝術(shù)欣賞中,深深感到藝術(shù)享受的滿足。
豬八戒是一個合豬、神、人三者特點(diǎn)于一身的藝術(shù)形象,雖然充滿著瑰奇怪異的濃厚的神話色采,但卻非常容易為人們所理解和接受,甚至給人以親切感。豬八戒因遭罪被貶,錯投豬身,因此就有著豬的類似形態(tài)和特性;而他又曾經(jīng)是總督天河八萬水兵的天蓬元帥,騰云駕霧,三十六般變化,腰插一柄九齒釘耙,隨意翻騰;呆子又是世俗社會的一員,做過高老莊的“倒蹅門”女婿,雖說不算精通人情世故,卻也未離人間煙火。這樣一個亦豬、亦神、亦人的形象,作者以生花妙筆,塑造成一個妙趣橫生而又合情合理的神話般的人物。在豬八戒身上,更多地概括著人類下層社會,普通勞動者圈子中所孕育的入世塵俗。雖然,由于他所活動的典型環(huán)境的特殊性,豬八戒形象中不可能直接地而只能曲折地反映著現(xiàn)實(shí)世界的種種矛盾,但就其根本立足點(diǎn)來說,仍然堅(jiān)實(shí)地足踏人間社會。正因?yàn)檫@樣,豬八戒這個藝術(shù)典型給人們以親切感,并在人們心頭鏤刻下永久的記憶。
上一篇:《朱自冶》文學(xué)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diǎn)
下一篇:《玉堂春》文學(xué)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d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