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不龜手之藥》注釋,意譯與解說
惠子①謂莊子曰:“魏王②貽我大瓠③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④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⑤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⑥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⑦也夫!”
——《莊子·逍遙游》
【注釋】
①惠子:即惠施(約前370—前310)名家代表人物。戰國時宋國人。莊子好友。曾出任魏相。博學善辯,基本觀點為“合同異”,與公孫龍代表的“離堅白”觀點相對立。認為一切事物的差別都是相對的,進而得出“泛愛萬物,天地一體”的結論。對于先秦邏輯思想的發展有所貢獻。②魏王:即魏惠王,姓魏名罃,后因魏都遷大梁,故又稱梁惠王。③瓠(hu):葫蘆。④呺(xiao)然:虛大的樣子。⑤洴(ping)澼(pi)絖(kuang):漂洗絲絮。⑥樽:南人所謂腰舟。⑦蓬之心:喻心靈閉塞不通。
【意譯】
惠施對莊子說:“魏王送我一顆大葫蘆的種子,我栽培成長結出的果實有五石之大,用來盛水,它的堅固程度卻不能自勝;把它剖開來作瓢,則瓢大無處可容。這葫蘆不是不大, 而是沒有用, 所以我把它打碎了。”莊子說:“你真是不善于使用大的東西呀!宋國有個人善于制造能使手不凍裂的藥物,他家世世代代都用它來保護手以漂洗絲絮。有個人聽說了這種藥品,愿意出百金收買他的藥方。于是這家人聚集起來商量說:我家世世代代從事漂洗絲絮, 只得到很少的錢,現在一旦賣出這個藥方就得到很多的錢,不如就把這藥方賣了吧。這個人買到藥方后,便去游說吳王。這時越國來進犯, 吳王就派他帶兵,冬天與越人水戰,便用上了這個藥方,最后大敗越人。吳王割地封賞了他。雖然這個藥方能使手不凍裂是一樣的,但是一個因此得到了封賞,一個卻只能用來漂洗絲絮,這就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啊!現在你有五石容量的大葫蘆,為什么不把它當作腰舟系在身上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卻反而愁它太大無處可容呢? 可見你的心靈還是閉塞不開竅啊!”
【解說】
其實世上萬物都是有用的,或小用,或大用,全在用者的把握調度之中。用者見識高,則物盡其才;用者見識淺,則物隱其才。大葫蘆在惠施看來一無可用,可是莊子卻發現它可以用作腰舟,浮游于江湖之上,也許可以使現代的救生圈相形見絀。宋人的不龜手藥本只能用于漂洗絲絮,可是一旦獻給吳王,卻成了戰勝越人不可缺少的至寶。可見同是一物,其用則有天壤之別。天下事也是一樣,興盛之世, 人才遍地, 人人盡其所長;衰敗之世,則如龔自珍所言: “則非但鮮君子也,抑小人甚鮮。”其道理本來很簡單,天既生人,人人皆才。興盛之世,伯樂遍地,故人才遍地,人人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衰敗之世,非但伯樂鮮,且妒才,嫉才,戮才者輩出,人們不僅不能發揮才華,而且還不能展露才華,故天下無才。天下無才,則天下亡。不龜手之藥的故事,既是如此簡單,又是如此深刻。這恐怕就是一則能開拓讀者思維空間的優秀寓言所特有的力量。
【相關名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 —龔自珍
愛惜才華吧,保護那些才華修美的人物吧。文明的民族啊,培養他們吧。
——法國·盧梭
上一篇:《韓非·不鼓不成列》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李昉·乘涼》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