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亡羊補牢》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亡羊補牢:wáng yáng bǔ láo
詞源:《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 未為晚也; 亡羊而補牢, 未為遲也。”
詞由: 戰國時的楚襄王奢侈淫樂,不理朝政。大臣莊辛勸諫襄王說:“如此下去, 國家就有覆亡的危險。”楚襄王氣憤地罵道:“你老糊涂了, 竟然這樣詛咒楚國, 擾亂人心。”于是,莊辛請求到趙國去躲避一下。果然不出莊辛所料, 五個月后, 秦軍攻楚, 楚國失去了大片領土, 襄王被迫流亡。這時, 襄王后悔當初不聽莊辛的勸告, 趕忙派人召回莊辛。問:“事到如今,該怎么辦?”莊辛回答說:“俗話說得好。見了兔子才想起獵狗, 也不算晚; 羊跑掉了才修補羊圈, 也不算遲。”接著, 莊辛又講了一番重整旗鼓的話,楚襄王覺得莊辛言之有理, 便拜他為陽陵君。
詞義:羊跑掉了才來修補羊圈。亡:跑掉,丟失;牢:圈。比喻做事出了差錯或遭到失敗后,及時設法補救。
書證: 宋·陸游《劍南詩稿·秋興之八》:“懲羹吹薺豈其非, 亡羊補牢理所宜。”章炳麟《與孫思昉論時事書》二:“張學良始則失地,今幸固守錦州,亡羊補牢, 可稱晚悟。”郭沫若《悼一多》:“亡羊補牢, 尚未為晚,我們正應該力改前非。及早廢棄獨裁,廢棄一黨專政,實行民主, 從事建設, 以圖整個國家的現代化。”
上一篇:成語《亂七八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仙山瓊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