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仙山瓊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仙山瓊閣:xiān shān qióng gé
詞源:《史記·封禪書》:“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州。此三神山者,其傅在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云。”
詞由:從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開始,就不斷派人去訪求蓬萊、方丈、瀛州這三個地方。這是三座仙山,不是在陸地,而是附著在大海里面,距離人群并不遠,可是卻不能去。人要靠近,一下大風大浪就來了,把船引向別的地方去。據說也有人到過的,看見許多仙人住在那里,也采取到了長生不老的藥。山上的動物、植物都是白的;而宮殿呢,都是金、銀鑲起來的。還沒有到山時,看起來就象云霧在飄繞,到了山上再看,三座山又都在水下面。可是一般的人終究去不了。
詞義:蓬萊、方丈、瀛州山上,有精巧、華美的樓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仙山:仙人居住的山,這里是指蓬萊、方丈、瀛州;瓊閣:精致、華麗的樓閣。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書證:唐·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上有仙上,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毛澤東《念奴嬌·鳥兒問答:“借問君去何方?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
上一篇:成語《亡羊補牢》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眾人國士》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