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御寇·韓娥善歌》注釋,意譯與解說
昔韓娥①東之齊,匱糧,過雍門②,鬻③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欐④,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⑤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⑥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⑦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⑧娥之遺聲。
——《列子·湯問》
【注釋】
①韓娥:韓國的歌唱家。②雍門:地名,一說為齊國城門名。③鬻(yu)歌:賣唱。④欐(li):房屋的中梁。⑤曼聲:長聲。⑥抃(bian):鼓掌。⑦賂:贈送禮物。⑧放(fang):同“仿”,效法。
【意譯】
從前,韓娥向東到齊國去,一路上糧食缺乏,路過雍門的時候,只能賣唱求食。她走了以后,唱歌的余音還繚繞在棟梁之間,三天不散,大家都覺得她好像還沒有走一樣。她路過一家旅店,旅店里的人侮辱了她。韓娥傷心極了,放聲悲哭。整個鄉里的男女老幼,都感動得傷心愁悶,相對流淚,以至于三天吃不下飯。韓娥走了,他們急急忙忙把她追回來。韓娥回來后,就又為他們拉長聲音唱起歌來,整個鄉里的人們聽了,都高興得鼓掌跳舞,情不自禁,忘記了先前的悲哀。于是大家給她豐厚的禮物送她走了。所以,雍門的人們,到現在還擅長于歡歌、痛哭,效法韓娥傳留下來的歌聲。
【解說】
俗話說,歌為心聲。只有從心靈中流出的歌聲才會扣響聽眾的心弦。反之,如果沒有深刻的心靈體驗,即使有再高級復雜再熟練的演唱技巧,也難以打動人心。韓娥的歌聲,不是出自任何理論教授,它是在韓娥親身生活遭際中,在韓娥親歷的心理體驗中蘊積、孕育,最后噴發出來的。她的歌聲不是無病呻吟,不是東施效顰,而是心靈的流訴,真情的流露。因此,她的歌聲便具有了一種磁性,余音繞梁,三日不散,吸引著大家隨著她的歌聲悲傷憂戚或歡樂愉悅。音樂如此,其它各門藝術同樣如此,優秀的文藝作品不是產生于某種框框教條,不是對某種政策意圖的機械圖解演繹,它必須是一種心靈的外化形態。只有在這種外化形態中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情感,才能溝通作者與讀者、觀眾的心靈,融化彼此的意緒。也只有這樣,優秀的藝術作品才能獲得一遍遍打動人的無窮魅力, 才會像韓娥的歌聲那樣流之久遠。
【相關名言】
辭必端其本, 修之乃立誠。
——高鶚
藝術又是一門學會真誠的功課。
——法國·羅丹
上一篇:《列御寇·錕铻劍①與火浣布②》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耿定向·顧尾不顧身》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