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坎井之蛙》注釋,意譯與解說
不聞夫坎①井之蛙乎?謂東海之鱉曰: “吾樂與! 出跳梁乎井幹之上, 入休乎缺甃②之崖; 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 還虷③蟹與科斗④, 莫吾能若也。且夫擅⑤一壑之水,而跨跱⑥坎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于是逡巡⑦而卻,告之海曰:“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 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 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于是坎井之蛙聞之,適適然⑧驚,規規然⑨自失也。
——《莊子·秋水》
【注釋】
①坎井:猶淺井。②甃(zhou):砌井壁用的磚。③虷(han)蟹:孑孓。④科斗:即蝌蚪。⑤擅:獨占。⑥跨跱(zhi):叉開腿立著。⑦逡巡:遲疑徘徊的樣子。⑧適(ti)適然:驚懼的樣子。⑨規規然:局促的樣子。
【意譯】
你聽說過井底之蛙的故事嗎?它對東海大鱉說:“我快樂極了!我出來可以在井欄桿上跳來跳去,回去可以在破磚邊上休息。在水里游泳時就浮起我的兩腋和兩腮,踏在泥里就埋沒起腳背,回顧頭看看井里的孑孓和蝌蚪,卻不能像我這樣快樂。而我能獨占一坑水,叉腿盤踞一口淺井,這也是最大的快樂了。先生,你何不隨時進來看看呢?”東海大鱉左腳還沒有伸進淺井,右腳就已經被絆住了,于是乃慢慢退卻,把大海的情形告訴它說:“千里之遠,不足以形容它的大;八千尺之高,不足以測盡它的深。大禹的時代,十年有九年水災,可海水并沒有增加;商湯的時代,八年有七年旱災,而海岸并沒有淺露。它不會因為時間的長短而有所改變,不會因為雨水的多少而有所增減,這就是東海的大快樂。”淺井之蛙聽了以后,驚慌失措,茫然自失。
【解說】
坎井之蛙與河伯一樣,他的認識也為他的生存空間所局限,所以將自己的生活方式絕對化了,以為天下唯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合理的,最幸福的。可是對于東海大鱉來說,坎井這樣的生活天地連它的一只腳都無法容下,怎么談得上幸福呢?這則寓言不僅指出了個人認識的局限性,而且還揭示了價值標準的相對性。它告訴人們不要只站在自己有限的認識立場進行是非,善惡的判斷。有時候,幸福是難于比較的,只要適合自己的生存特點,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就能體驗到幸福。在井蛙看來,孑孓和蝌蚪都不如它快樂自在,可是也許孑孓和蝌蚪也正與井蛙一樣,生活在幸福快樂的臆想中呢?而對于人間世來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民,也有各自的獨特的生活方式和價值標準,所以不能像坎井之蛙那樣來看問題,唯有尊重各自自由生活的權利,才能獲得各自的幸福。但是對于同樣的井蛙來說,各自的生存水平卻又是可以比較的, 在同樣的價值標準之下, 就有了善惡好壞的分別。
【相關名言】
用一個大圓圈代表我所學到的知識, 但是圓圈之外是那么多的空白,對我來說就意味著無知。由此可見,我感到不懂的地方還大得很呢。
——美國·愛因斯坦
上一篇:《劉向·國有三不祥》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莊周·壺子示相》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