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成金·再出恭》注釋,意譯與解說
村莊農人, 不知禮, 來至儒學殿前撒糞一堆, 學師聞之,怒送縣究。縣官審問:“因何穢觸②圣人?”村農曰:“小人上城,每日皆從學前走,一時恭急,隨便解手,非敢褻瀆③圣人。”官曰:“你愿打愿罰。”村農畏打,曰:“小人愿罰。”官曰:“該問不應,納銀一兩五錢,當堂秤下,不須庫吏收納。”村農取出銀一錠,約有三兩,稟官曰:“待小人剪去一半來交納。”官曰:“取來我看。”見是紋銀一錠,就和顏悅色先將銀子慌忙納入袖中,對村農曰:“這錠銀子,不須剪開,當我老爺說過,準你明日再到學殿前出一次大恭罷。”
——《笑得好》
【注釋】
①出恭:大便。②穢觸:骯臟觸犯。③褻瀆:輕慢,不尊敬。
【意譯】
有一村民,不懂得禮節,走到儒學殿前面撒了一堆糞,學殿的老師聽到這件事,非常憤怒,就把他送到縣衙里問罪。縣官審問他:“為什么要用骯臟觸犯圣人呢?”村民說:“我上城,每天都從學殿前走過,突然大便急了,就隨便解手,我是不敢輕慢圣人的。”縣官說:“你是愿意挨打還是愿意受罰。”村民害怕挨打,說:“我愿意受罰。”縣官說:“該問你的不是,罰你交納一兩五錢銀子,當堂秤出來,就不必讓庫吏收藏了。”村民取出一錠銀子,約有三兩重,便稟告縣官:“等我去剪掉一半再來交納。”縣官說:“拿來我看看。”接過一看,見是一錠銀子,就和顏悅色地慌忙把銀子放入袖中,然后對村民說:“這錠銀子,就不必剪開了,就說是我縣老爺說的,準許你明天再到儒學殿前面去大便一次。”
【解說】
因在儒學殿前出恭而被罰交一兩五錢銀子。又因多交一兩五錢銀子而允許在儒學殿前再次出恭。第一次出恭是因為“一時恭急,隨便解手”,本是情有可原,卻被加上“穢觸圣人”的罪名。那么縣老爺特準村民“再出恭”就是有意的了,反而就不會“褻瀆圣人”了嗎?看來這位縣老爺并非真正敬仰圣人,為了一兩五錢銀子就把圣人賣了,在老爺眼中,孔圣人值得一兩五錢。與別的貪官不同的是,這位縣老爺不懂得如何掩飾自己的貪心,不懂得應在何種場合下受人的錢物, 他對錢的渴求,都表現在行色之中。罰村民一兩五錢銀子,他當堂宣布:“不須庫吏收納”, 當然就由縣老爺收納了。看到村民拿出的是一錠三兩重的紋銀,立即“和顏悅色”起來,到手的銀子當然不能放掉,于是當著眾人的面把銀子放入袖中,收歸己有。這種對金錢赤裸裸的貪求, 已經使這些官老爺不知“羞恥”為何物了。像這位縣太爺僅僅是一位七品芝麻官, 尚且見錢必收,為了小小的錢財,便可藐視圣人,如果讓他成了大權在握的人物,還不知要貪取多少錢財,敗壞多少禮節呢!為官必貪,官愈大貪數越大, 并不是漫畫, 而是他們的自畫像。
上一篇:《劉禹錫·養鷙詞》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張云璈·刈蘭》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