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夢龍·習慣》注釋,意譯與解說
有廚子在家切肉,匿一塊于懷中。妻見之,罵曰:“這是自家的肉,何為如此?”答曰:“我忘了。”
——《笑府》
【解說】
這則笑話并不是對廚子有何不恭,實則是說明了一個道理:習慣成自然。但看來這個廚子一定是揩慣油的,否則他不會有匿肉懷中的自然動作。其實,任何事情長期習慣以后,它就變成了無意識,就化為了自然行為(動作)的一個組成部分了。做善事,當形成習慣,成了日常生活中所必需時,善舉也就成了自然;紀律,對不遵守紀律者才成為紀律,對習慣于遵守紀律的人,紀律也就不存在了。同樣,作惡事,當作惡者沒意識到為作惡時,作惡也就被視為自然,當人們指出他作惡時,他還會感到別人干涉了他的日常生活;違紀,成了習慣時,他就會覺得事情本應如此,自我行動合情合理,對那些紀律,感到它們處處束縛自我的自然發展。所以說,任何事情都應該防微杜漸,從小(微)做起,一旦形成了習慣,就會受益終身,或者遺害無窮!
【相關名言】
習慣是第二自然, 也是強有力的。
——法國·蒙田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 去建立一種好的習慣。
——英國·培根
舊習最害事,吾欲進,彼則止吾之進,吾欲新,彼則汩吾之新,甚可惡, 當刮絕之。
——薛瑄
上一篇:《蘇軾·烏賊魚說》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趙南星·任你打》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