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總是與失去相伴》寓言賞析
狼和狗是近親。上古時,人們捕來了狼,慢慢馴養,這才變成了狗。可是狗既然和狼分野,就成了勢不兩立的死對頭。狼要捕殺牧人養的牲畜,狗則竭力保護。
有一只骨瘦如柴的狼在路上走著。它是一只運氣很不好的狼,今天它發現了一群羊,一只只膘肥體壯,看得它口水都要流下來了,剛撲上去想要弄一只小肥羊來嘗嘗,哪知旁邊突然沖出幾條大狗,圍著狼一通亂咬。這只狼原本就餓了兩天了,哪里還是這一群狗的對手,當即被咬得落荒而逃。幸好那些狗要保護羊群,也不曾追遠,不然它非讓那些窮兇極惡的狗撕成碎片不可。
它在林子里踱來踱去,找了半天才抓到一只田鼠。一只小小的田鼠對于一條餓狼來說,幾乎連塞牙縫都不夠。狼把田鼠連皮帶毛和著骨頭一起咬得稀爛吞了下去,卻覺得饑火燒得越來越旺。它四處亂轉,只盼望能再找到些什么。這時它忽然聽得樹叢里發出一陣響聲,好像有什么動物正向自己這邊走過來。它又驚又喜,退了兩步,躲到草叢里,只等這動物一出來,便一下撲上,咬斷它的喉嚨大快朵頤一番。
等了一會兒,那動物終于從樹叢里鉆了出來。餓狼迫不及待,猛地向前撲去,但剛一上前,卻覺得像被當頭澆了一盆冷水。樹叢里鉆出來的,是一條長得又高又壯的大狗。這條狗渾身皮毛油光水滑,皮下肌肉像是一個個鐵球滾動,別說這狼餓了幾天了,就算吃飽喝足也不是它的對手。可現在已經出來了,想逃的話,這狗反倒會追上來。于是狼滿臉堆上笑容上前道:“狗兄,你好啊。”
這狗正在嗅著地面,發現面前出現一只狼,也頗為警惕。但看到眼前的狼骨瘦如柴,也沒什么好怕的。它也懶得多事,見狼很有禮貌,便道:“狼兄好。”
“狗兄,你在做什么?”
“要回家。”狗嗅了兩下地面,“方才迷路了。不過現在已沒事了,我找到回家的路了。”
“狗兄,我們可是表兄弟,”狼見狗搭上了話,登時就套近乎了,“可是狗兄你真叫人羨慕,保養得好年輕啊,看你這一身皮毛,油光水滑的,再看看我,卻連皮帶毛都搭在一起,沒有半點光澤。”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狗聽了狼的拍馬,大為神氣,道:“這是我保養得好啊。只要吃好、睡好,毛皮就一樣油光光的。我看你的毛長得也不錯,只要聽我的,過不了幾天也能長好。”
吃好、睡好,這兩點對狼來說誘惑力太大了。它每日在森林里奔波,都是上頓不接下頓,每天睡著了也得豎起一個耳朵,防備有敵人臨近。聽狗這樣說,它全然忘了初衷,道:“狗兄,怎么才能吃好睡好?能不能教教我啊。”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狼兄,想過我這樣的生活,其實不難。你只消離開森林,跟著我走就可以了。你瞧瞧你那些同伴,一個個全都跟你一樣,身上臟兮兮,餓得皮包骨,跟餓死鬼投胎一樣,吃了上頓沒下頓,好不容易找到一口吃的還要防著別人來搶。你要是學我,管保你不用再愁吃喝。”
狼越聽越是羨慕,道:“那我跟著你走的話,要做些什么?”
“什么都不用做!”狗斬釘截鐵地說道,“你只消看見主人來了,就拼命搖尾巴討好。要是主人家門口來了要飯的,就立刻沖出去把人咬跑。除了這些,你什么都不用做了,每天會有人給你倒下美味的殘羹剩飯來讓你享用。有時主人還會額外賞你點吃的,一塊肉骨頭,一口飯,都是有可能的。晚上你就安心睡吧,主人用又干又香的稻草給你鋪了窩,根本不用擔心下雨刮風。”
“天啊!這真是天堂里的日子。”狼驚叫起來,它已經沉浸在這種幸福的體會中,眼圈都濕了,“狗大哥,那我們還等什么?我馬上跟你去!從此洗心革面,痛改前非,每天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
于是狼興沖沖地跟著狗上了路。路上它喋喋不休地向狗說著自己如何向往這種幸福日子,要如何與過去一刀兩斷。正答道,它突然發現狗的脖子上有一圈皮不長毛,就納悶地問道:“狗大哥,你身上的毛皮好讓人羨慕,可脖子上這一圈是怎么回事?怎么這里沒有毛啊?”
狗側過眼睛來看了看,道:“這兒啊,沒什么大不了的,很平常啊。”
狼有點疑惑,道:“很平常?那是不是我跟著主人,一樣要脖子上有一圈不長毛?”
“應該吧。”狗答道,“只要跟著主人,這一圈全長不出毛來的。”
狼更覺得奇怪了。在森林里雖然要擔驚受怕,忍饑挨餓,但從來沒有發生這種怪事。它道:“這到底是怎么回事?狗大哥,你給我說說吧。”
“一定是頸圈戴得久了,把脖子上的毛磨掉了。平常我也沒注意,現在頸圈摘下來,這一圈就露了出來。不過沒關系,只要戴上頸圈就看不出來了。”
“戴頸圈有什么用?”狼問道。
“有根繩子拴著啊。”狗不以為然地回答。
狼大吃一驚,道:“什么!狗大哥,難道你平時都是被主人拴著生活的,沒有一點自由么?”
狗沒有在意,道:“在主人家生活,又不要你到處跑去找食吃。拴著又有什么關系?一樣天天有得吃,睡得好。”
狼停下了步子,不再跟著狗走了。狗扭過頭,道:“狼兄,你不去了么?”
狼道:“狗兄,自由對于你來說,是沒什么關系,不過對于我來說卻是最寶貴的。假如不能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間奔跑,就算飽食終日又有什么好?算了,就算給我座金山我也不換,我吃不了你那碗飯。”
說完,餓狼掉轉頭,重新跑回了森林里。
——根據(法國)拉·封丹《狗與狼》改編
入選理由:
任何得到都必須付出代價。
燕壘生語: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有個著名的典故:“不為五斗米折腰”。說陶淵明做彭澤縣令時,有一次上級前來視察,同僚全都忙著逢迎拍馬,陶淵明卻說不愿為了五斗米的微薄俸祿而向鄉里小兒折腰,于是棄官不做,回家當農民去了。這個故事流傳到后世,成為中國文人清高的典范,時不時會有人因仰慕陶淵明的瀟灑而辭官歸隱。后來唐代詩僧貫休到了吳越國,在向吳越王的獻詩中有一句“一劍光寒十四州”,吳越王讓他改為“四十州”,貫休當即拒絕,說自己是“野云孤鶴,何天不可飛”,寧可不要吳越王的賞賜,詩句也不能改。拉·封丹這個寓言,雖說是借狼與狗的對話寫成,其中寓意卻與中國自古以來這一類逸事聲氣相通。
自由是什么?這兩個詞在西方說得多,在中國古代說得少,但意思卻是一致的。這種自由不僅單指人身的自由,一個人精神上的自由更令人向往。為了自由,陶淵明不要那個可以養家糊口的小官職,貫休也可以對吳越王的賞賜掉頭不顧。他們并非不知道,放棄了物質上的收入,會對自己的生存造成影響,但是為了精神上的自由,卻又可以毫不猶豫地將之丟棄。
每個人的精神境界不同,環境不同,對于自由的追求和理解自然也會不同。就像拉·封丹筆下的狗與狼,一個對失去自由沒什么想法,覺得那根本無關緊要,另一個卻覺得這是至關重要,不能忍受的。然而,我們同樣也該看到,狗和狼除了分歧以外,同樣有很多共同點。除了要上頸圈,狼一樣認可狗這種衣食無憂的生活是令人向往的。就像陶淵明,他并非是對五斗米的俸祿有意見,他無法忍受的只是要與旁人一般,對上級溜須拍馬,阿諛奉承,所以為了自由,他寧愿舍去五斗米的俸祿。
得到和失去,就如同一個硬幣的正反兩面,總是相隨相伴。我們得到什么,同時就會失去什么。只不過,在這兩者之間,我們要努力找到一個平衡點而已。假如平衡被打破,我們要做的,也只是去尋找另一個平衡點。正如這故事中的狼,它雖然未能得到那份衣食無憂的生活,卻守住了自己精神上的自由。
有得有失,僅此而已。
上一篇:《歐美澳寓言·得了瘟疫的群獸》寓言賞析
下一篇:《忘形者的徒勞》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