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寓言·爬也是黑豆》寓言賞析
爸爸和兒子一同來到谷場中, /谷場上有一片黑咕隆咚。 /爸爸說:“那是黑豆豆。”/兒子說:“那是黑蟲蟲。”
爸爸和兒子發生了爭論, /做爸爸的當然是理直氣盛。 /真理自然要一邊倒在他手里, /這用不著證明就可以肯定。
可是,,兒子忽然高興地大聲吼: /“爬哩,爬哩!爸爸,你瞅,你瞅!”/爸爸不耐煩地勃然大怒: /“瞅什么?爬,爬,爬也是黑豆!”
——公木《崩潰》
這則寓言寫的是一對農家父子在禾場上的一次爭辯。他們爭辯的對象是禾場上的一片黑壓壓的東西,父親說是黑豆子,兒子說是黑蟲子。雖然兒子說的符合客觀事實,但還是理虧,失敗了。這一場爭辯,看似瑣屑,卻包蘊著深刻的意義。
什么叫封建家長制?這則寓言便是一個形象說明。封建家長有絕對的權威,要求絕對盲從,要求完全依附性的人格; 子輩不允許有獨立的思想言行,不允許說出哪怕是符合實事的異議,更不允許出現“代溝”,甚至父親死了也要“三年無改于父之道”(《論語·學而》)。詩中選用一對農村父子做代表頗有典型意義,因為農民受封建家長制的影響比其他階層更深一些。
這則寓言的意義決不止于教育某些不覺悟的家長,它的矛頭指向意識形態中更深的領域。中國是一個封建傳統很深的國家。中國封建社會的特點是以家長制為基礎的封建等級制度。皇權就是無限擴張了的家長制。皇帝的話就是金科玉律,朕即國家,臣民不許有異議。官僚的話,上級的話,也是不許小民或下級違拗的,“官大一級,泰山壓頂”。除了皇帝一人之外,大家都沒有獨立的人格,一言不合,重則殺頭滅族,輕則受罰終身。《墨子·尚同中》說:“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把君主對待臣下比做人養鳥,要剪斷鳥翅上的翎毛,使它永遠飛不起,做馴服的奴隸。“君要臣死,不敢不死;父要子亡,不敢不亡。”封建意識把人性扭曲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雖然,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但是,沒有深入進行過普及于民眾的徹底的思想啟蒙運動,人們思想上的封建毒素未得到肅清。因此,家長制的專斷作風仍然出現在我國的日常生活中。
因小見大,“納須彌于芥子”,是本詩藝術構思的特色。作者以如炬的目光,從一般人司空見慣的小場面中洞察到巨大的思想內涵,捕捉住這一意象,挖掘提煉,結晶為這首短小精悍的小詩。
這首詩在細節描繪上也很成功。父親說“黑豆豆”,兒子說“黑蟲蟲”,都是小兒口語,可見父子感情是親密的。但當兒子堅持己見并舉出實事為證時,父親竟氣急敗壞,語不成聲:“爬,爬,爬也是黑豆!”這個細節說明, 即使父子情深也沖不破封建制的隔膜,因而增強了寓言的思想深度。
上一篇:《中國寓言·焚鼠毀廬》寓言賞析
下一篇:《中國寓言·狂泉》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