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澳寓言·報復的故事》寓言賞析
有那么一個人/無法擺脫他母親。 /她好比是大樹,他是她頂端的小枝。 /于是他編造出數字、 公式和法律/并稱之為真理, /對她亂敲亂砍。 /他調查、控告/并對她進行處罰, 好象自己是托爾斯泰。 /禁止, 尖叫, 加上譴責, /他向她舉起了刀, /用盡辱罵、 恐嚇甚至除垢劑, /強行命令和集中供暖, /還有步槍、 威士忌酒和乏味的昏睡。 /
她懷抱自己所有的嬰孩, /在鬼神般的哭泣中/死去了。
他的頭象一片葉子落了下來。
——特德·休斯(余寧平譯自慕尼黑威廉·芬克出版社1978年版《寓言集》)
本文是一篇以象征手法講述的寓言故事。其中的主要形象是一個人和他的母親。他們分別被比喻成大樹頂端的小枝和大樹,代表了所有的人與他們的母親之間的這種依賴、養育關系。
寓言的意思可以有三層。
最表層的意思是通過一個對自己母親施暴的人的下場來表達的:一個人和他的母親的關系是末與本的關系。母親雖然位處于下,但她是基礎,是支撐的力量。失去母親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基礎, 即使本來身居高位,結果也只能象落葉一樣,喪失生命,喪失價值。這一層意思講的是客觀規律對不肖子孫的報復。
第二層的意思既可以看成是惡有惡報,又可看成蠢人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這個人為了達到他擺脫自己母親的目的,不惜無中生有,捏造罪名并動用暴力置母親于死地。看起來這個人似乎是很能干,知道“創造”并運用法律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他唯一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下場。在他為別人掘墳墓的同時,就已經為自己也掘好了墳墓。他的下場是對所有惡人和蠢人的諷刺。
寓言的第三層意思比前兩層更凝重。這個位居大樹頂端的小枝,是“現代人”的代表。他占有現代科學發明:數字、公式、除垢劑、集中供暖, 又操有法律這一文明的武器,厲行調查、控告、甚至文學(托爾斯泰)等有效方法,伴之以辱罵、步槍、威士忌和乏味的昏睡等現代巫術,終于毀滅了自己的母親——大地、 自然和歷史的化身。母親沒有作出任何抵抗。報復自然發生:背叛大地,背叛自然,背叛祖先和歷史,只能加速現代人自身的滅亡。這一點只有到現代人末日來臨的時候才能體現出來。這一層意思可以看成是對現代人的諷刺和警告。
詩人休斯的這一寓言故事不同一般。它的特點是集寓言的含蓄和詩歌的明快于一體,用形象、節奏和明暗喻完整地敘說了“報復的故事”。詩中的形象,動態多于靜態,“人”與“樹”交融。如:在塑造“這個人”時,使用了大批動詞: 編造(數字、 公式、法律), 謊稱,亂敲亂砍, 調查、控告、處罰,禁止,尖叫,譴責,持刀相逼。這些動作詞,勾劃出了這個迫害狂的內心世界。在塑造“母親”時,動作詞只有“哭泣”與“死”,這體現了“母親”的無辜與被害者身份。詩中的主要形象是“大樹”與“樹枝”。詩人描述“人”的行為時,特地選擇了與樹有關的詞。如,“恐嚇”一詞在英文中又是“推土機”的意思。它的兩重意思正好適用于詩中“對母親用盡恐嚇”與“對大樹用推土機來毀壞”這兩種形象。再如,敲打與劈砍這兩個詞,既可以對人,又可以對樹, 而詩中則兩者兼而有之。類似的詞還有: 強行命令,集中供暖,禁止。除垢劑等。詩人所用之詞,大都象“托爾斯泰”的名字那樣耐人尋味。聯想所得,為詩,也為寓言增加了更豐富的含義。
上一篇:《中國寓言·折箭教子》寓言賞析
下一篇:《亞非寓言·拔根澆樹》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