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寓言·蝦蟆夜哭》寓言賞析
艾子浮于海,夜泊島嶼, 中夜聞水下有人哭聲,復若人言, 遂聽之。
其言曰:“昨日龍王有令:‘應水族有尾者斬。’吾鼉也,故懼誅而哭。汝蝦蟆無尾,何哭?”
復聞有言曰:“吾今幸無尾,但恐更理會科斗時事也。”
——蘇軾:《艾子雜說》
這則寓言諷諭了封建政治斗爭中“株連”的廣泛而可怕。
為什么蝦蟆聽到龍王“應水族有尾者斬”的命令也會哭?是蝦蟆過慮了嗎?還是蝦蟆庸人自擾呢?都不是。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這種“理會(追查)科斗時事”的情況,是屢見不鮮的。蝦蟆的幼蟲是科斗,曾長過尾巴,無意中觸犯了龍王爺的清規戒律,龍王爺隨時可以提訊你、隨時可以問你的罪,哪能象鼉(tuo,揚子鱷)說的那么輕松:“汝蝦蟆無尾,何哭?”
作者寫艾子于夜泊中聞此等對話,是有意影射生平耳聞目睹和親身經歷的種種事實和遭遇的。
譬如宋哲宗紹圣年間,朝廷大誅“流人”,株連無辜,不遺余力,可謂觸目驚心。寓言中“龍王有令”所說的“應水族有尾者斬”這句話,其詞句便是直接取材于當時政治實事的。據畢沅《資治通鑒續編》記載:紹圣四年二月,宋哲宗厭惡元祐間宰執(宰相),下制追貶司馬光、呂公著等人,其臣僚趁機進言曰:“對其首尾附會之人……亦當量罪示懲。”哲宗果然首肯,于是與元祐宰執“首尾”有關聯的三十一人皆被貶官奪恩,蘇東坡也被貶到海南昌化軍。同時,朝廷還在醞釀大誅戮。
可見,東坡寫此寓言,是有感而發者,它實是發自肺腑的痛心疾首之言,故感人至深。
全文以擬人化的手法,巧妙地襯托出敏感的政治時事問題,既恰當又含蓄,可使作者避免一場兇惡的政治災禍。擬人,作為寓言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之一,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讀了《嚇蟆夜哭》使人分明感受到在動物樸質對話的外衣下,蘊藏著烈火般的憤懣激情。它開啟了千萬人的心扉,這是由于作者敲響了時代的反迫害、反酷法的鼓點。夸張,是擬人化諷刺藝術的主要方法之一,它能夠把隱晦的事物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中,它能夠把微細的事物加以擴大,把固有的矛盾加以強調。故事中“誅有尾”這個諷刺對象的關鍵部位被強迫放置在顯微鏡下做了切片式的展示,使它丑態畢露,難有藏身之地。
上一篇:《中國寓言·薛譚學謳》寓言賞析
下一篇:《中國寓言·螞蟻和蜜》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