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寓言·葉公好龍》寓言賞析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新序·雜事五》
葉公自詡好龍,衣帶鉤上刻畫著龍,灑具(“鑿”同“爵”,古時酒器)上刻畫著龍,臥室里凡是雕畫花紋的地方都裝飾著龍。但待到真龍來了,他卻嚇得魄落魂飛,六神無主。故事敘述得十分生動,結尾處點出了主旨,揭露了葉公名曰愛龍,實則怕龍的虛偽面目。
這則故事《太平御覽》說它源出于《申子》,據說原是孔子的學生子張借來譏刺魯哀公的。時稱魯哀公愛惜和尊重人才,子張不遠千里前往拜見。但一連等了七天,魯哀公卻不肯出來會見。子張于是托人傳話批評魯哀公說:“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這個故事因富于形象和諷刺力而廣為流傳。時至今日,人們還往往用來嘲諷那些說得好聽,做得差勁,竭力裝飾自己,借以欺世盜名的人;或者嘲諷那些言是行非、表里不一的兩面派人物。
本文的主要寫作特色是成功地運用了欲抑先揚的對比手法。先極寫葉公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采用的是夸飾辭格;然后極寫葉公怕龍,“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形成極大的反差,從而使葉公的形象很鮮明。
上一篇:《亞非寓言·口誦駕船法》寓言賞析
下一篇:《亞非寓言·哲學家和清道夫》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