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在哈哈鏡前》全文|賞析|讀后感
石泉
煙酒公司總經理老B領著孫子來到公園,八歲的孫子硬是拽著爺爺,走進笑聲滿堂的哈哈鏡房間。
爺孫倆往鏡前一立。
“嘻嘻……爺爺,您我怎么變成這么點了,爺爺,您小時候就是這個樣吧?”
“哈哈……爺爺從小可不是這樣,爺爺從小沒長胡子。”
爺孫倆在第二個鏡前站住。鏡面里的人影倏地拉長,臉龐、身子頂多有一掌之寬。
“嘻嘻……爺爺,您怎么這么瘦呀?”
“哈哈……爺爺從小受凍挨餓,比這還瘦哩。”
爺孫倆又向前挪動一個鏡子,鏡面上有幾處斑斑駁駁的污點。
“哈哈……你數數鏡子里的爺爺身上有幾塊斑點,那是爺爺打日本鬼子留下的。”
爺孫倆又向前進了一個鏡子,鏡面映出似蛇軀扭曲的身子。
“哈哈……這才是爺爺呢,在那十年動亂里,爺爺就被紅衛兵打成這樣子,那時的腰、腿都斜了!”
爺孫倆來到最后一個鏡前。好家伙!整個寬闊的鏡面被老B一人占滿,身高還沒有胸腰寬。
“嘻嘻……爺爺,這才是您。”
“嘻嘻……”爺爺沒有講話。
“樓下叔叔說,您是吃了那么多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送給您的糕點、煙酒,才這么胖的,是嗎?”
“回家!”
……
選自《小說界》1985年第6期
【賞析】 這篇小說旨在揭露、針砭當前政治經濟領域中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主題是非常重大、嚴肅的。但是,作者并沒有布下陣勢,正面攻堅,硬做強作,而是選擇了一個特定的環境——“笑聲滿堂的哈哈鏡房間”,通過老爺爺和尚未完全懂事的八歲的孫子在哈哈鏡前針對“影子”的對話,旁敲側擊,借“影”發揮,創造了一個含蓄蘊藉,新穎別致的藝術境界,使讀者“思而得之” 其中的深刻意蘊。這種“睹影知竿”的側筆,是《在哈哈鏡前》藝術表現上的最大特征。
好奇、好問,本是小孩子的天性。加之他同爺爺在一起玩,又是面對哈哈鏡里種種怪異的影子,因而這種“天性”便格外活躍,以至達到了不分上下的“放肆”程度。作為老爺爺,此刻自然也不會拉下“煙酒公司總經理”的一本正經的面孔。他對所喜歡的孫子的提問,哪怕是“出格”的提問,也會變著花樣回答。這都是人之常情的必然流露。可見,作者選擇這樣的環境和人物,渲染“笑聲滿堂”的氣氛,具有濃郁的生活情趣,加強了作品的真實感和親切感,也為小說結尾處的“風云突變”——“回家!”作了有力的反襯。小說這樣的安排和渲染,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即為爺孫倆對“影子”的自由交談提供可能性與合理性。如果說,“酒后吐真言”不無道理的話,那么,人處于寬松的氛圍中,進行沒有任何心理戒備的對話,其“言”與“心聲”是更為一致的,更能表現人物的真實思想和性格特征。只有這樣,寫“影”才能更準確地照“形”,即取得“睹影知竿”的效果。
小說對“影”的描寫,有這樣五個側面: 一是描寫“影” 之“小”。通過“小”的對話,表現了爺爺的親切風趣和小孫子的天真好問;二是描寫“影”之“瘦”,通過爺爺對“瘦”的解釋,表現了爺爺出身貧苦和注重對孫子進行思想教育; 三是描寫“影”的“斑斑駁駁”,通過爺爺的解釋,表現了他的革命經歷和過去為人民所立的戰功; 四是描寫“影”之 “曲”,表現爺爺在文化大革命中慘遭迫害; 五是描寫“影” 之短而肥,表現了爺爺的不悅和惱怒,并通過孫子無意說出的一句話,點破了爺爺身上的“癰疽”,將情節推上高潮,卒章顯志。可見,小說通過對“影” 的五個不同側面的特點的描敘,讓我們看到了“竿”,即老B的鮮明形象,使我們對他的“過去”和“現在”,外貌和心理,有了全面的認識和理解。一聲“回去!”,分明表現了老B此刻的羞愧和難堪。這同他在前面的躊躇滿志構成鮮明的對照,真是言短意長,余味不盡。
上一篇:《葉琳卡》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在柏林》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