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惡衣惡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惡衣惡食:è yī è shí
詞源:《論語·里仁》:“子曰:‘士志于道, 而恥惡衣惡食者, 未足與議也。”
詞由: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記錄, 《里仁》篇是孔子對弟子說的擇地而居的道理。有一次, 和弟子談到應當怎么樣對待吃穿問題時, 孔子說:“讀書人要有志于追求真理, 而不應該去研究吃好穿好,如果他以為穿著粗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飯是一種恥辱, 他的志向也就卑陋了, 象這樣的人, 也就不值得和他談論了。”
詞義:粗劣的穿著,較差的吃食。惡:粗陋的, 劣的, 差的。形容生活極為儉樸。
書證: 《漢書·王莽傳上》:“惡衣惡食,陋車駑馬。”章炳麟《論讀經有利而無弊》: “君子憂道不憂貧, 士志于道, 而恥惡衣惡食者, 未足與議。”
上一篇:成語《怪力亂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愚不可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