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怪力亂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怪力亂神:guài lì luàn shén
詞源:《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
詞由:孔子的學生聚在一起議論他們的老師,議題是:對哪些事情老師不輕易發表意見。有的說:“奇怪的、不是常見的事情。”有的說:“好勇斗狠、不講道德的事情。”有的說:“悖逆違法,不合正理的事情。”有的說:“神通近于渺茫的事情。”議論非常熱烈,最后還推選一人把孔子不輕易說的四件事記了下來。詞義:原指怪異、勇力、悖亂、鬼神方面的事。后泛指違背常理或不易解說的事。
書證: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一二:“孔子不語怪力亂神,非不語也,蓋有未易語者耳。”
上一篇:成語《思不出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惡衣惡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