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倒繃孩兒》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倒繃孩兒:dǎo bēng hái ér
詞源:宋·祝穆《重文類聚前集》卷二十七:“苗振第四人及第,召試館職,晏相曰:‘宜稍溫習?!裨唬骸M有三十年為老娘而倒繃孩兒者乎!’既試,果不中選。公笑曰:‘苗君竟倒繃孩兒矣?!?/p>
詞由:宋朝有個叫苗振的,有一次考中了第四名。不久,又召他來考“史館”的官職。當朝宰相晏殊對苗振說:“你應該好好溫習一下功課才是。”苗振自信地應聲道:“哪有當了三十年接生婆的把嬰兒包扎倒了的呢?”考試下來,他果然沒有中選。這時, 晏殊對他笑笑說:“苗君竟然做了倒包扎嬰兒的事了!”
詞義: 倒包扎剛出生的嬰兒??嚕喊⑹`。比喻多年, 老手, 一時疑忽, 或自以為有把握, 結果也會誤事、壞事。
書證: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念秧》: “主人俯首曰:‘作老娘三十年, 今日倒繃孩兒, 亦復何說!”
上一篇:成語《倒屣相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兄弟怡怡》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