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非寓言·口誦駕船法》寓言賞析
昔有大長者子,共諸商人,入海采寶。此長者子,善誦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磯激之處, 當如是捉, 如是正,如是住。語眾人言:“入海方法, 我悉知之。”眾人聞已,深信其語。
既至海中,未經幾時,船師遇病, 忽然便死。時長者子,即便代處。至洄洑駛流之中,唱言:“當如是捉,如是正!”船盤回旋轉,不能前進至于寶所。舉船商人,沒水而死。
——佛經寓言(《百喻經》)
這篇寓言中大長者的兒子是一個空談家的形象。此人背誦駕船的方法, 口若懸河,頭頭是道:假如船進了大海,遇到漩渦,應當這樣駕駛;遇到礁石,應當這樣駕駛;應當這樣把正方向;這樣停下來。他對自己的本領,非常自負:“人海方法,我悉知之。”但船入海后他取代病死的船師駕船時,船卻“盤回旋轉,不能前進”,終于遭到滅項之災。
空頭理論害死人。——這便是這篇寓言的主要寓意。這位大長者的兒子對于駕船的理論,只是“善誦”而已,根本沒有與實際相結合。這種空頭理論不但不能正確地指導人們的實踐,反而會對人們造成危害。故事中“舉船商人,沒水而死”,便形象地說明了這點。
對未經實踐證明過的理論,不要輕信。——這是本篇寓言的另一層寓意。舉船商人只看到大長者的兒子善于背誦駕船的方法,并不了解他背誦的方法能不能指導實踐,就“深信其語”。這種“深信”,實為“輕信”,眾人淹死的悲劇,也可以說是“輕信”的悲劇。
作者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反差來塑造這位空頭理論家的。一開頭,作者以夸張的筆法渲染這位空談家的“善誦”,直到船進入“洄洑駛流之中”,他還大聲喊道:“應當這樣駕駛,這樣把正方向!”儼然是駕船的行家。但結果是“舉船商人,沒水而死”。——理論與實踐形成強烈的對比,有力地突出了這位空頭理論家的本質特征。
上一篇:《中國寓言·反裘負芻》寓言賞析
下一篇:《中國寓言·葉公好龍》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