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作《鄭義·遠村》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鄭義,1947年出生在四川省重慶市。10歲來到北京。1966年于北京清華附中高中畢業,1968年到山西太行山區插隊6年,后又在呂梁山區煤礦當工人4年,1977年考入某大學中文系。1979年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楓》,即引起人們的注意。隨后又陸續發表了《柳》、《凝結了的微笑》、《秋雨漫漫》,沒有引起文壇的反響。1983年發表了中篇小說《遠村》。作品以他生活過的太行山區為背景,描寫了山區人民艱難、辛酸的生活,以及“左”的思潮給山區人民帶來的災難。出版后得到好評,獲《中篇小說選刊》1984年度優秀小說獎。1985年,發表了中篇小說《老井》。后被改編為電影文學劇本,影片上映后,引起強烈反響。鄭義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文聯委員,山西省作家協會理事,《黃河》大型文學刊物副主編。
內容概要 在楊莊,楊萬牛是數得著的“老革命”了。土改時,共產黨給他家分了地,他便跨著大牲口,披紅掛彩去保衛勝利果實。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他都參加了,一仗接一仗,一眨巴眼就是幾冬幾春。那一年,割高粱時節,他回來了,帶著一大捧解放戰爭和入朝作戰得的紀念章,帶著一雙老寒腿和美國炸彈留下的傷疤。爹已下世,小土房長滿了草。他愛的姑娘楊葉葉以“豆腐換親”的形式嫁給了四奎。他不能忘記他和葉葉青梅竹馬的愛情,葉葉也忘不了。可是“豆腐親”是鐵親。葉葉和四奎離婚,四奎的妹妹和葉葉的哥哥也得離。再說楊萬牛也不忍心,四奎有什么錯,老實巴交的莊稼人,就是老點、丑點。經過照像館的一場風波,楊萬牛只好認了,給四奎家拉一輩子邊套。萬牛心里難過,葉葉更難過,她一顆心撕成三瓣生活,一瓣是兒女,一瓣是四奎,而最大的那一瓣,連帶著全部的愛憐撲到萬牛身上。她寧可冷落四奎,也不讓萬牛受半點委屈。萬牛為了心愛的女人,為了葉葉的孩子,他咬著牙一拉就是20年:昨天給四奎家搟一塊氈,今天提兩斤羊油,明天扛一條羊腿,還有孩子們上學的書包、作業本、過節的衣裳……。四奎家的大事小情,葉葉都跟他商量,只等他點了頭,事情才能做。葉葉家的窯,該修了,他先打出了土坯,四奎、葉葉又和他商量怎么籌備些錢。楊萬牛想起聽說五鳳隊為了買拖拉機,準備賣羊,每頭賣20塊錢,葉葉一聽,一頭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想買20只。萬牛有些顧慮,現在工作組正在村里抓典型,怕被抓了典型。可一時又沒有好的辦法。葉葉拿了主意:萬牛連夜去五鳳訂羊,四奎替萬牛下夜照看羊,她連夜去鄰村親戚借錢。20頭羊最后以每只23塊錢成交。他們歡歡喜喜把羊趕回來。離村越近,萬牛越拉不開胯。他覺得20頭羊是太顯眼了。晚上三個人商議來商議去,決定先讓四奎爹媽先喂上些日子,躲過風頭再說。他們還是沒有躲過。晚上,公社張主任帶著“武裝部”和支書楊二旦上山把他找了回去,讓他在社員面前做檢查。楊萬牛覺得自己一張老臉都要丟光了。他把自己分析過來分析過去,使出了比趕上羊翻山架圪梁還大的氣力,作完了檢查。多虧二旦支書大包大攬,說支部也有責任,他才算過了關。禍不單行,夜里,狼狐趁羊挪臥場偷襲羊群,多虧頭狗黑虎的勇猛、機智,咬死了一頭公狼,羊群才沒受損失。太陽剛出一鐮高,葉葉就碾出頭羅面了。楊萬牛踱過來幫女人羅著面。葉葉又提起修窯的事,想把羊賣了,在她坐月子前收拾出一眼窯來。他看一眼女人那重身笨肚的模樣,心里一沉,說不出的嫉意。他心想,這么多年,咋就不給我生下個半男一女的,這種想法一直苦惱著他。快立冬時節,待盼盼從山口把楊萬牛喚回來,孩子已呱呱墜地。葉葉在場口干活使錯了勁,早產,又是大出血。葉葉告訴楊萬牛,生下的小子是楊萬牛的兒子,葉葉說“那招風耳不就是你們楊家的骨肉”,盼盼也長著這招風耳,他問盼盼呢?葉葉告訴他,盼盼也是他的女兒,原來葉葉懷盼盼那時,以為是個男孩,就瞞著萬牛,想末了讓他高興一回,沒想到生下個妮妮,葉葉氣得直落眼淚蛋蛋,楊萬牛哪知根底,還苦中作樂地打趣。葉葉委屈得更是半字不吐,想等給萬牛生下個兒子一起認。葉葉推推呆立在炕邊的盼盼,讓她跪下認爹。種種不可理解的事件、紛擾早使小盼盼惶然不安,盼盼被媽媽按著跪下,哇地一聲大哭起來。楊萬牛拉起盼盼,緊緊地把她摟在胸前。萬牛給兒子取名叫“番狗”,取自狗兒輕賤,好活,沒災沒病,逢兇化吉之意。第二天,葉葉高燒不退,第三天在縣醫院合上了眼。葉葉的死,把萬牛的活著的心牽去了一半,可葉葉不僅僅給予了他最金貴的感情——終生不渝的愛,還給了他一雙兒女,給了他活下去的勇氣。不久又發生了一件讓他痛苦的事。老飼養員福金伯上山放大牲口,一3歲口的驢,被豹咬死。山里人比較地不懼狼患,狼吃羊吃豬不過一次一只,而豹則厲害得多了,它不僅常進攻大牲,而且吃起羊來,一次一大片,最厲害的是偷進羊圈(冬天羊群不臥地),一次就喝干20來只羊兒血,最后再背走一只半大的。因此人們一旦發現豹,決不輕易放過。福金伯回村尋人尋槍去了。楊萬牛帶著狗群,尾隨豹而去。老羊戶都說:豹喝了血,心里發燒,到處找水喝,喝了水倒頭便睡,果不其然,在溪邊一塊石頭上找到那東西,它正在大躺著酣睡哩。狗群怯步了,一瞬間連黑虎也緊張得渾身顫栗。然而黑虎的猶豫只是一瞬,它天性深處的那股子傲氣被挑出來,它短促地狂吠一聲,率先沖過去,經過一場鏖戰,豹死了,黑虎也躺在血泊中。自打葉葉一死,楊萬牛便覺得走了半條性命。黑虎一死,又覺得該及早打點著買副棺材板了。他覺得自己真正老了。可這兩年,地一分種,一搞責任田,冷落了多少年代的日子,居然也興旺了。頭年臘月里,縣上不知在什么花名冊上又查出他,丟失了二三十年的退伍證也補發了,每月還發十塊錢生活補助。今年正月里,當年朝鮮作戰的“馬臉連長,今日的縣委書記”,深入山區調查責任制落實情況,遇見了他,和他敘談了一番,當晚一輛小車同去了縣里,第二天又送到地區,公家花錢治好了他的腿。回來煥然一新,眉眼大變;而楊莊變化最大的,還得數“小光棍”楊番成。剛一搞責任制,他包了一片荒山,栽上樹,放上幾百只羊,兩年翻了幾個番,人們暗地里替他算過了:再過20年,光那林業,也許一筆想都不敢想的數數。楊萬牛眼瞅著全村的人們急急鬧光景,他混吃等死的心又慢慢緩過來了。他感到自己仿佛大病初愈一般,急煎煎地要動彈,要勞作。他向支書楊二旦提出要放羊,支書答應了他。他高興地趕著羊,帶著番狗,盡情地呼吸著大自然的新鮮空氣。村里遠遠地傳出一通歡天喜地的鞭炮聲,今天是番成子的喜慶日子,轉英子到底沒嫁到平川去。自己和葉葉蹚出來的不是路的路,無數世代莊稼人熱淚流河淘出來的路,他們到底不用再走了。老楊戶自家也覺得驚奇,他沒料到自己會這樣想下去,為甚哩?他一時還理不清,但他確確實實感到了生活中有一種像春天一樣充滿生命力的召喚!
作品鑒賞 《遠村》寫的不是轟轟烈烈的重大題材,而是向我們講述了在偏遠的山村發生的故事,一個被扭曲的婚姻、充滿辛酸的愛情故事。作品主要人物楊萬牛是一個老實、綿善疲軟的老羊戶。但他年輕的時候,也是一位對生活充滿熱情、對愛情充滿幻想的人。土改時,共產黨給他家分了地,他為了保衛勝利果實,參了軍。解放后又跨江參加抗美援朝,立下了許多戰功。戰事結束,解甲歸田回村后,才得知心愛的女人葉葉已是別人炕上的人。他自然不甘心輕易放棄他愛情的夢想,和葉葉偷偷相會,偷偷進城照像。“照像”事情被人發現后,楊萬牛、葉葉、四奎都面臨著嚴酷的現實。楊萬牛和葉葉夢想著離婚再結婚。可他們又擺脫不了“豆腐換親”這一風俗的箝制。于是三個人只好承認了一種現實——打伙計。以現代的眼光看,打伙計是一個陋俗。作者不是僅僅向讀者炫示這丑陋的婚俗的形式,而是旨在揭露這種畸型婚姻的歷史根源。在山區,人們窮,沒有錢娶妻,才采用這種形式,沒有誰瞧不起他們、唾棄他們,而是默默承認了這種現實。還不就是一個“窮”字,使人們的一切美好愿望都被“窮”字擋了回去。同時作者不是歌頌這種畸型的婚姻,而是把楊萬牛置在歷史和現實、現實和審美理想的矛盾中。他雖承認了這種現實,可他的自尊心、自愛心都隱隱有一種麻木的鈍痛。老木匠的一席話,使他的自尊心異樣地清醒和敏感起來,代之一種發脾氣而渲泄出來。作者也不是把這種畸型的婚姻作為始點寫,而是把楊萬牛、葉葉的不幸作為一個歷史過程的“終點”寫的。他們不得不向命運低頭,不得不屈從默認了“打伙計”的婚姻形式,不僅僅是他們個人愚昧造成的,而是被歷史所左右、所支配的結果。葉葉去世后,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民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使土地變富。“小光棍”楊番成沒有再步他大伯的后塵,轉英子也沒有嫁到平川去。楊萬牛和葉葉“蹚出來不是路的路,無數世代莊戶人熱淚流河淘出來的路,他們到底不用再走了!”所以,作者是以沉重的心情反思整個沉重、苦澀的歷史。挖掘了造成這樣歷史的根源。同時也控訴了極左路線給農村帶來的不幸和痛苦。歌頌了三中全會以后,農村的改革。在藝術上,小說同樣是成功的。在藝術結構上,作者設置了兩條線索,一條是以老羊戶楊萬牛的回顧、現實來完成;一條是由頭狗黑虎完成的。楊萬牛生活在歷史、現實和審美理想的矛盾中。他似乎是站在生活的三叉路口,一條是他的夢想之路,一條是嚴酷的現實的路,一條又是大自然。黑虎是大自然的象征,也是人類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象征。黑虎作為一條狗,卻過著比人還自由美好的生活。狗活得自由灑脫,它敢恨敢愛,在對狼狐時,它勇猛異常,像一個疆場上勇敢的“戰士”。他高傲,從來不和群狗搶食吃,羊戶不請它不吃。當老羊戶誤怪它,打了它一鞭子,它便不能忍受這種屈辱,它走了,去追求它愛戀的小母狗黑妮。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它們自由嬉戲、玩耍。而作為人的楊萬牛,卻遭遇著非人的處境。作者不是想讓人們證明“人不如狗”,而是用狗來象征著人們對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象征著獨立不羈的精神,象征著我們偉大民族強悍的生命力。所以這兩條線索的并行發展,利于展示人物悲劇性的命運,強有力地顯示出在畸型婚姻的外殼下,掩藏不住的赤誠相愛的真善美,和追求自由的美好理想。同時,在結構上,采用畫面似的回閃的手法,一個畫面接著一個畫面,一個事件接著一個事件,一會是歷史的回顧,一會又是現實的寫照,一個畫面比一個畫面更牽動讀者的心,最后推入高潮,葉葉去世了,黑虎死了,楊萬牛的世界坍塌了。由此人們不能為楊萬牛的命運發生沉重的嘆息,楊萬牛的心在流血,讀者的心也在流血。這種強烈的藝術效果不能不說和結構有著緊密的聯系。在刻畫人物上,作者不是采用工筆畫式的精雕細刻,而是把人物置身在人物的命運當中來刻畫。楊萬牛“一張顴骨突出的瘦長臉,沒有特點,沒有棱角,正如他綿善疲軟的性格”,從這個人物形象的描繪中,把一個與世無爭、向命運低頭的形象,描繪出來。把他的命運滄桑都刻在了臉上。通過葉葉一顆心撕成三瓣的生活,把這個善良、苦命的婦女形象也描繪得生動感人,“幾十年的生活,在她的眼角和目光里,都刻下了深深的傷痕。唯一沒有老的、是那甜甜脆脆的嗓音”,這樣的刻畫只此一處,其余的都是把她放在她人生悲劇命運中來描繪。在語言上,作者多采用晉、陜方言,增加了藝術的真實感和親切感。在描景、寫人上,作者都用優美的詩一樣語言。黑虎死后把頭朝向太行群時,作者寫道:“……那遠方,依然是山,山,山!帶著一些兒冬的荒涼淡漠,又帶著一些兒太行的驕傲與肅穆。千山萬山,重重疊疊,像大海的雪浪花,一個個,一層層,一片片,向遠天遠地自由奔躍而去。”這就像一首富有容量的詩。還有葉葉去世后,描寫出殯時的盼盼,“……隊伍最后,是盼盼一身縞素的小身影。那身影越來越小,漸漸凝成楊萬牛眼邊的一點淚花……”具有跳動的韻律美。這樣的語言比比皆是,總之,整篇小說就像一首感人的、催人淚下的敘事詩。加之民歌又成為主篇的一個組成部分,更有一種蒼涼的藝術美和真實感。
上一篇:《鄭義·老井》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郭小川·郭小川詩選》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