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作《何冀平·天下第一樓》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何冀平,生于1951年10月。1957年就讀于北京府前街小學。1963年入北京師范大學女子附中,“文革”開始后,輟止學業。1969年隨上山下鄉洪流,奔赴革命圣地陜北延安地區插隊。當時,農村缺少文化生活,她便組織小型演出隊,自編自演,從此,開始了創作生涯。1971年,她創作了詩劇《鞋的故事》,并因此參加了延安地區知識青年赴京匯報演出團。1973年,她困退回京,進北京工具廠作了一名工人。這時,她仍熱衷于創作,參加了北京市工人話劇團創作組,與別人合作發表劇本《淬火之歌》,在京公演。1977年創作話劇《信得過》,次年在戲劇出版社的《新劇本》上發表,并在北京公演。1978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戲文系。在學期間創作話劇《乍暖還寒》。該劇參加北京市大學生匯演并獲演出獎。1982年畢業后,分配到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任編劇。1984年,她在《文學家》雜志上發表話劇《好運大廈》,同年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后在北京、天津等地公演80余場,獲得極大成功。1988年在《十月》雜志上發表話劇《天下第一樓》,同年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公演,1990年應日本創作學會之邀赴日本公演,榮獲很高的聲譽。至今演出近300場。1989年,何冀平獲北京市勞動模范稱號。1990年《天下第一樓》被評為全國優秀劇本一等獎。1989年赴香港定居,現在是香港銀都機構有限公司編劇,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特聘院外編劇。
內容概要 3幕4場話劇。劇本描寫的是清末民國初年北京老字號烤鴨店福聚德由盛至衰的歷史。清末年間,福聚德烤鴨店的產業傳到第三代人手上。唐家兩兄弟實在不爭氣。長子不務正業,整日泡在戲園子里,熱衷于捧名角趕場子,老二終日舞槍弄棍,習武學藝。他們根本不關心家業的盛衰,偶爾進店,也不過是索要錢財。靠他們是不可能振興家業的。加上像克五爺那樣的八旗子弟白吃白拿,仗勢欺人,橫行霸道。眼見福聚德這個老字號面臨倒閉。這時,福聚德對面的全贏德烤鴨店開張營業,鞭鼓齊鳴,好不熱鬧。這氣勢明顯要與福聚德一爭高低。福聚德老掌柜唐德源為拯救行將崩潰的家業,請來有能之士盧孟實掌管全店事務。盧孟實精明干練、足智多謀。他走馬上任后,以店為家、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他首先把三間店屋翻蓋成一座新樓,然后又擴大了經營種類,招納各路人才。終于把一個瀕臨倒閉的老店“拾掇得名噪京師”。為了店里的生計,盧孟實絞盡腦汁,精打細算。他制定了嚴格的店規,要店里的伙計們自尊自立,嚴格要求自己,為福聚德盡心盡力。烤鴨店的生意在他的張羅下又紅火起來,店里門庭若市。這下可忙壞了堂頭常貴。他為人忠厚老實,不僅受到掌柜及店內伙計的信賴,也深受吃客們的喜愛。正是由于常貴寬厚、勤懇、喜笑顏開、迎來送往,才使客人們高興而來,滿意而歸。然而,常貴內心卻充滿了難言的酸楚,為了一家老小的生計,他不得不逆來順受,臉上掛著笑,淚往肚里流。當他的兒子想去瑞蚨祥當個學徒時,任憑常貴好話說盡,仍舊遭到瑞蚨祥老板的拒絕,并聲稱“五子行”的子弟不得在店里當伙計。辛苦了一輩子的常貴精神受到沉重的打擊,盡管如此,他仍辛勤地干活,不料竟在端盤走菜時氣絕身亡。常貴的死,給福聚德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因為許多食客是奔常貴而來的。店內店外又出現危機,烤爐掌桿的羅大頭自恃身懷絕計,目中無人,動不動發火,甚至以離店威脅盧孟實。就在盧孟實經營艱難之際,玉雛兒挺身相助,玉雛兒雖說淪落煙花,飽含人間滄桑,但卻不同于一般妓女。她有一顆善良、正直的心。她與盧孟實相好,不僅僅是感情上的慰藉,也是他事業上的好幫手。在盧孟實當上福聚德烤鴨店掌柜后,她就決定與盧孟實共同管理好這個老字號,維持它的聲譽。她發揮聰明能干的才智為盧孟實出謀劃策。每當盧孟實遇到困難垂頭喪氣時,總是玉雛給予他誠摯的幫助,正是由于有玉雛這樣的知心朋友在精神上給予他極大的支持和鼓勵,才使盧孟實得以渡過難關,重整旗鼓。妓女出身的玉雛有強烈的自尊,她不輕不佻,舉止大方,有的食客乘機侮辱、恥笑她,她態度自如、不卑不亢,反襯出那些食客的下流和卑鄙。玉雛兒還建議盧孟實把“堂子菜”引進烤鴨店,利用鴨子的下角料燒成各式精美佳肴,并親自下廚燒菜,招攬了大批的顧客來店品嘗,繁盛了福聚德的生意,使盧孟實深受感動。身為掌柜的盧孟實并不高高在上,而時刻體察店中伙計們的心情,并與他們同甘苦,共患難。常貴的兒子生病發燒,他給請醫買藥。伙計成順要娶媳婦,他送喜幛子錢,為了給“五子行”的窮哥們爭口氣,他囑咐婚禮一定要辦得紅火。當羅大頭肆意挑釁并以撂挑子威脅盧孟實時,他果斷地辭退了這個心胸狹窄、妒能嫉賢的人。可是。后來羅大頭倒了霉,遭到警察的逮捕,在危難之際,盧孟實不念舊怨,慷慨出錢解救他。這舉動教育了羅大頭,他深深懊悔自己往日的行為,感激盧孟實的救命之恩。一直與福聚德明爭暗斗的全贏德倒閉,一些伙計走投無路,盧孟實善意地收留了他們。但是表面上轟轟烈烈、門庭若市的福聚德卻掩蓋不了內部的危機。雖說有盧孟實、常貴、玉雛兒等人在店里忙上忙下,苦苦支撐,終究擋不住這家老店的衰敗勢頭。盧孟實的才能招致唐家兩兄弟的嫉恨。本來店里生意已步履維艱,討債人接踵而至。兩位少爺還不斷前來索錢,請客吃飯,大肆揮霍,甚至從中作梗,故意搗亂,最后,竟毫無道理地將福聚德的買賣收了回去。這位爭強好勝的盧孟實,縱有萬般能耐,也擋不住一人干,八人拆的局面,最后回了山東老家。臨行前,他打好了一副對子送到店里,上面寫到:“好一座危樓,誰是主人誰是客;只三間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風。”橫批: “沒有不散的宴席。”
作品鑒賞 《天下第一樓》敘述的是清末民國初年間,北京前門福聚德烤鴨店由興至衰的故事。舊社會的茶店酒樓,是人們活動消遣的公共場所,三教九流、各路人士、包羅萬象。作者在這樣一個門庭若市、熱鬧非凡的生活流動空間里,從人生世態、歷史變遷中,真實而細膩地描摹時代風情,把握時代特征。“福聚德”這個老字號,以其頑強的敬業精神,創立了聞名遐邇的烤鴨店。它的第三代傳人唐源德一生兢兢業業,希望家業世代相傳。可是,兩個不肖之子不學無術、游手好閑,揮金如土。眼見“福聚德”日薄西山。老掌柜在彌留之際請來了精明強干的盧孟實,把唐家大業托付與他。盧孟實馬上進入角色,為“福聚德”重整旗鼓、日夜奔波。他雖出身卑微卻從不自賤。他認為“不論寫書的司馬遷、畫畫的唐伯虎,還是打馬蹄鐵的鐵匠劉,只要有一絕就是人頭里的尖子。”他善于籠絡人才,幫助“五子行”的窮哥兒們排憂解難,在經營上,他絞盡腦汁,不僅改善經營環境,并豐富經營方式,招攬了大批食客。盧孟實以其驚人的魄力把“福聚德”從岌岌可危的境地拯救出來,創造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繁盛景象。作品不僅正面描寫了盧孟實的精明、干練和勤奮精神,還寫出了作為一個商人的狡詐和奸滑。雖然他聲稱“江湖買賣,不干欺生滅義的事。”但在激烈的競爭中,為了保住福聚德往日的威風和榮譽,在債主面前,他不擇手段,連欺帶騙。為了搶生意,他竟然進行行賄買賣,對同行,甚至把對手置于死地而后快。可是,他和窮哥兒們靠日夜操勞、陪笑作揖賺來的血汗錢經不起唐家二少的揮霍。雖然他為福聚德留下一座酒樓、一片功德,但其結局卻不免有些凄涼。盧孟實是一個十分真實、生動、豐滿的人物形象,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貧苦人的善良、正直、勤勞和聰穎,也看到了商人的狡猾、奸詐。在舊中國,廚子、戲子、窯子、澡堂子、剃頭挑子,舊稱為“五子行”,被視為低下的職業。作者懷著極大的創作熱情,深入體驗生活,挖掘創作源泉,以精湛的嫻熟技巧為人們展示了一幅京味十足的風俗畫卷。全劇主要以盧孟實為中心,又刻畫出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堂子常貴具有一股堅韌的敬業精神,忠心耿耿地為福聚德效力,他手急眼快,能說會道,笑臉相迎,成為烤鴨店招攬食客的招牌。可是,沉重的家庭負擔壓得他透不過氣來,在滿面笑容的背后卻有滿腹的苦水。羅大頭是位名廚,身懷絕技,卻心胸狹隘,嫉妒他人,又染上吸毒惡習。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封建社會幫派思想以及妒賢嫉能的不良習氣。玉雛兒雖說身為青樓妓女,卻從不自卑,她不僅聰明善良,且足智多謀,幫助相好盧孟實共渡難關。《天下第一樓》情節比較單純,沒有高潮迭起的戲劇沖突,但脈絡明晰,結構嚴謹。劇中場景的起承轉合流暢自如,幾段大戲鋪陳有致。作品更多地從文化學的角度,對京華古都的美食文化和它的創造者予以肯定和贊美。無論是閱讀劇本還是觀賞該劇,福聚德的掛爐烤鴨都給人一種味美、色艷、肉香撲鼻的感受。劇尾,當人去樓空,只留下一副引人深思的對聯時,作者沒有把福聚德的興衰史直接與民國初年的社會興衰勉強聯系起來,而是在對祖國傳統美食文化的贊美之中,描繪出創業者人生的苦辣酸甜。通過《天》劇,我們可以看到,正是由于有了像盧孟實、常貴、玉雛兒、李小辮這樣一批勞動者、繼承者的艱苦奮斗精神,才有了北京烤鴨這樣一枝享譽中外的中國美食園中的奇葩,成為深受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喜愛的“天下第一美味。”
上一篇:《伊蕾·伊蕾愛情詩》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何潔·落花時節》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