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作《張弦·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1934年生。小說家,電影文學家。原名張新華。祖籍浙江省杭州,生于上海,后遷居南京。1951年畢業于南京市五中,1953年在清華大學冶金機械專修科畢業后,分配到鞍鋼設計公司任技術員。1955年開始業余創作,次年調北京鋼鐵設計院工作,同年發表短篇小說《甲方代表》,此后,相繼發表電影文學劇本《錦繡年華》、《上海姑娘》。1957年因一篇未發表的中篇小說《苦惱的青春》而被錯劃為右派,曾到工廠、農村、農場勞動多年。1961年調安徽馬鞍山鋼鐵設計院工作。1963年調該市文化局任編劇。粉碎“四人幫”后,右派問題得到更正。1979年發表《記憶》,獲當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心在跳動》(拍片后更名《苦難的心》)獲1979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獲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改編電影后獲1981年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愛情小說《未亡人》、《掙不斷的紅絲線》等作品發表后,引起了熱烈的討論。1983年出版了小說集《掙不斷的紅絲線》,1984年出版了《張弦電影劇本選集》。此外尚有電影劇作《青春萬歲》、越劇《莫愁女》等。現于安徽省馬鞍山市文化局從事專業創作。張弦的創作善于在激越的社會漩流中,于婚姻愛情的糾葛里塑造各種類型的女性形象,他對生活的底蘊開掘得深,藝術上追求誠摯、和諧、平實中見深刻的風格。
內容概要 1979年初,天堂公社的青年們在公社禮堂參加“反對買賣婚姻”大會。當報告人說出“愛情”這個詞的時候,人們先是一愣,接著小伙子們擠眉弄眼,姑娘們則垂下頭,緋紅了臉。在他們心目中,愛情還是個陌生、神秘、羞于出口的字眼。這時,天堂大隊九小隊團小組長沈荒妹面色蒼白,一雙憂郁的大眼睛迷惘地凝望著窗外。愛情,這個她所不理解的詞兒,此刻是如此強烈地激動著她少女的心。她羞辱,哀傷,惶恐。她想起了她的姐姐存妮。存妮出生時,正趕上農業合作社的豐收年代,而荒妹出世時,卻趕上了大煉鋼鐵失敗后的荒蕪年月。存妮16歲時,發育成了個豐滿的姑娘。她代替又一連生下3個妹妹的多病的媽媽,幫助父親挑起了家庭重擔。她健壯能干,性格開朗,盡管出工勞動一年到頭幾乎是白干,精神生活又十分貧乏。初春的一天,存妮正幫保管員祥二爺整理倉庫,小豹子也過來幫忙。小豹子是村東家貴叔的獨生子,和存妮同年。在歇氣時,小豹子給存妮講起了聽別人說過的外國電影。他吭哧了半天,終于說:“那上面有男人女人親嘴兒!”存妮惱羞地用土粒撒到小豹子身上。小豹子還手,抓一把土粒揚進了存妮的領口。存妮只好脫去毛衣去抖掉土粒,就在她掀起襯衣時,露出半截白皙、豐滿的乳房。小豹子控制不住地朝她猛撲過去,不顧一切地緊緊摟住了她。當他的嘴唇貼上存妮的嘴唇時,存妮一切反抗的企圖都在這一瞬間煙消云散……荒妹發現姐姐變了:她常常一個人坐著發呆,有時低頭抹淚。一天夜里,荒妹半夜醒來,發現姐姐的被窩是空的,第二天問姐姐,姐姐竟說荒妹在做夢。荒妹預感到將有一種可怕的禍事要落到姐姐的頭上。禍事果然不可避免地來臨了。一天晚上,荒妹照料三個妹妹睡下。突然門外人聲大作,姐姐一頭沖進門來,撲到床上大哭,光著脊梁雙手反綁的小豹子被民兵營長押進門來,他直挺挺地跪著,任憑臉色鐵青的父親刮他的嘴巴。母親捂著臉嗚咽著,門外圍了好多人。荒妹明白了:姐姐做了一件人世間最丑最丑的事!她忽然痛哭起來,嘴里哼著:“不要臉!丟了全家的人!……”事情鬧騰到半夜,荒妹昏昏地睡了。朦朧中,猛聽到遠處傳來呼喊聲:“救人哪!救人哪!……”荒妹跳起來尋著喊聲跑去,奔到村邊的三畝塘前。姐姐,已經被大伙兒撈了上來,直挺挺地躺在那里,姐姐死了!母親菱花抱著姐姐發瘋似地哭嚎著。父親一動不動地瞪著平靜的水面,仿佛是一截枯干的樹樁。半個月后,兩個公安員把小豹子帶走了……散了會,荒妹懷著沉重的心情走出公社禮堂,快步奔小路上山回家,當身后傳來團支部書記許榮樹“等等!一塊兒走吧!”的喊聲時,荒妹反而加快了腳步。姐姐的死,使荒妹害怕和憎恨青年男子,她成了一個孤僻的姑娘。但是,青春畢竟不可抗拒地來臨了。就在這時,許榮樹在她的生活中出現了。她早就認識許榮樹。上小學一年級時,男孩子們欺侮了她,許榮樹曾跑過來打抱不平。他還常常幫荒妹割豬草。后來他戴著大紅花,去當兵了。去年他從部隊復員,被選上了團支部書記。荒妹擔任團小組長,榮樹常來找她。荒妹對他的態度嚴肅而冷淡。她只讓他站在門外,他們談的不過是通知開會之類的事。但是漸漸地,荒妹希望許榮樹同她多談一會兒,希望見到他。許榮樹吸引了她,自然也對她好。一天晚飯后,父母在房里嘀咕,她聽到門縫里傳出了這樣一句:“已經有閑話啦!要當心她走上存妮的路!”荒妹覺得心里被扎了一刀似的,撲在床上哭了。“不要臉,喜歡上了一個男人!”她下定決心,從明天起,不理睬他。過了不久,聽說榮樹要為小豹子伸冤,她真的恨起了他。卻又沒有勇氣當面質問他。就這樣,氣他、恨他、不睬他、害怕他,又想念他。這就是19歲的農村姑娘的心。此刻,寂靜的山路上,只有他們倆,她聽到自己怦怦的心跳。忽然,榮樹唱起歌來。那豪放渾厚的歌聲感染了荒妹,她露出了微笑,警惕在悄悄地喪失。榮樹又講起了中央就要傳達文件,讓農民富起來的事。還說了些使她家擺脫貧困的辦法。使她激動的是榮樹這樣清楚并關心她的家庭,她愧疚了,覺得臉上在發燒……回到家時,天已黑了。荒妹看見床上放著一件簇新的天藍色毛衣,便去問母親。母親告訴她是二舅媽送來的,并說二舅媽給荒妹找了個比她大三歲的對象。“不!我不要!”她把毛衣扔向母親,大哭著沖出了門,站在院子里。母親急急地跟出來啜泣著說:“咱家欠著債,哪有錢還?二舅媽說,訂婚時男方會給咱五百塊錢……”“錢,錢!”她激動地喊,“你把女兒當東西賣! ……”母親頓時噎住了。“把女兒當東西賣”這句話刺傷了她的心,母親在女兒這樣的年紀也喊過這句話。當年她就是這樣喊著,沖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枷鎖,在土改工作隊的鼓勵下,同荒妹爸領回了那張印著毛主席像的結婚證。萬萬想不到今天,時隔30年,女兒竟用這句話來罵自己了!她干枯的雙眼里涌出了渾濁的淚。風停了。媽媽衰弱的身子依著荒妹。母女倆各自沉浸在自己的心事中。“媽,你回去吧!我還有點事!”她說著,倔犟地走了。她突然聰明了,成熟了。她要去找榮樹,他一定會給他出個最好的主意,告訴她該怎么辦!
作品鑒賞 張弦是一位以塑造女性形象、探索婦女命運著稱的作家。在他的女性系列作品中最有成就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婚姻愛情小說。他寫婚姻愛情絕不停留于單純的男歡女愛、陰晴圓缺的戀情糾葛,更不流于低級庸俗,而總是通過愛情婚姻來寫社會,寫婚姻愛情的社會內涵、思想底蘊和歷史成因,有著深刻的政治、經濟和道德內容。寫作于1979年的《被愛情遺忘的角落》便是這樣的一篇優秀作品,它一發表便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作品寫了菱花、存妮與荒妹母女兩代人三個女性在近30年的不同時期的愛情和婚姻。盡管菱花與荒妹都相當程度地被糾纏上了買賣婚姻,但這篇小說卻不是我們所常見的那種反對買賣婚姻的故事。作品通過人物痛苦的愛情生活的描繪和復雜矛盾的內心世界的剖白,形象而尖銳地告訴我們:社會主義的新中國成立近30年了,但是封建主義的殘余勢力和陳舊的道德習俗仍然頑固地存在著,仍然明目張膽地吞噬著年輕的生命,扼殺著人們美好的愛情、正常的人性。之所以能夠如此的原因是什么呢?物質貧乏、精神荒蕪!而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改變貧困、落后與愚昧,加速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存妮和小豹子是在“四人幫”橫行時進入人生的青春期的。他們精力旺盛、血氣方剛。可是他們置身的偏僻的靠山莊能夠給他們提供什么?勞動一年一分錢也拿不到,精神生活極端地匱乏、空虛。在他們之間發生原始的本能沖動,產生原始性質的畸型愛戀,是這種匱乏與空虛的必然結果。這種結果又必然地為封建的習慣勢力所不容。封建勢力是何等地強大。在他們的事情沒有暴露時,存妮在巨大的環境壓力下精神恍惚、反常,而一旦暴露了,他們面臨的是一派洶洶的討伐狂潮。作者生動具體地描寫了存妮和小豹子被捉的那一夜,詈罵、恥笑、奚落、感慨,“幾乎全村的大人和小孩”都來了,而表現得最突出,打罵得最兇狠的又竟是他們最親的人。是這一派狂潮吞沒了存妮。而存妮選擇了死又有她自身的原因,她不是為了抗議,是尋求解脫,這是她頭腦中的封建傳統觀念在起作用。這就更加深了這個人物悲劇的社會意義,寫出了封建思想殘留之深。與存妮不同,荒妹是一個在精神上受壓抑、掙扎,而最終覺醒的靈魂。她的心靈也遭受過封建落后意識的污染,在感情問題上也有過迷惘與惶惑。但是在春風吹拂的我國歷史的新時期,有新的農村經濟政策的鼓舞,她走的是一條與姐姐不同的路。她拒絕了母親包辦的婚姻,勇敢地去尋求真正的愛情與幸福。這樣對比著來寫,自然很有意義,生動地說明,婦女的命運遭際與社會生活的變化密切相關。但高明的作者卻不以此為滿足,在小說快要結束時,又插進了母親菱花的一段愛情故事。菱花是在土改時期抗議父母“把女兒當東西賣”而與年輕的長工結婚的。當日的斗士為什么今日竟成了她曾經反對的那種人呢?這種歷史的倒退反映出了新中國成立30年的曲折多艱的歷史,她那番叫“窮”的血淚傾訴又告訴我們,婦女的解放必須先贏得社會的解放、經濟的解放。沒有豐厚的物質力量,在處理婚姻的時候,首先考慮的就往往不是愛情和道德,而是經濟的目的。這篇小說在藝術上也是很有特點的。從荒妹在公社參加會議寫起,散會回到家中為止,把近30年發生的事情用回憶、插敘濃縮到這一段不長的時間里,使文章集中、緊湊。而為了集中緊湊,作者又著重地寫荒妹精神上的慘痛歷程,把存妮、菱花的命運同她的命運交織起來,把我國解放以來各個時期的生活貫穿起來,構成歷史和現實兩條線索。這兩條線索相互映襯,交錯進行,既通過她的心靈軌跡予以昭示,又會合于她矛盾痛苦的內心世界。為了寫好人物,作者又十分注意細膩深入的心理描繪,如對荒妹復雜的心靈世界的揭示,她對榮樹的矛盾情感的刻畫,就極其纖細逼真動人。此外,在人物的對比中寫人物以及語言的純樸自然傳神都是這篇小說成功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上一篇:《張天翼·寶葫蘆的秘密》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張揚·第二次握手》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