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作《牛漢·溫泉》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牛漢,現當代著名詩人,原名史成漢,曾用筆名谷風。遠祖系蒙古族。1923年10月生于山西定襄縣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14歲之前一直在鄉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練拳、摔跤、弄泥塑、吹笙、打群架,是村里最頑皮的孩子,渾身帶著傷疤,一生未褪盡。上了兩年小學連自己的名字也寫不對,總把“漢”字寫錯。父親是個具有藝術氣質和民主自由思想的中學教員,大革命時期在北京大學旁聽過,舊詩寫得頗有功力。他十歲以后就入迷地翻看父親所藏的那些似懂非懂的書刊。母親教他誦讀唐詩。母親生性憨直倔強,他的性格上繼承了她的某些感情素質。抗日戰爭爆發后,隨父親流亡到陜西,在西安叫賣過報紙,學過幾個月繪畫。徒步攀越隴山到達天水,進入一個專收戰區流亡學生的中學讀書。入迷地畫畫寫詩,幾次想去陜北魯藝學習未成。1940年開始發表詩,1941年在成都發表詩劇《智慧的悲哀》,1942年發表在桂林《詩創作》上的《鄂爾多斯草原》,引起詩歌界的注視。同時,他被《詩墾地》一群年輕詩人鄒荻帆、阿垅、曾卓、冀汸、綠原等清新的詩作強烈吸引。1943年考入設在陜西城固的西北大學俄文專業。1945年初在西安主編文藝期刊《流火》。1948年夏出版詩集《彩色的生活》,1948年8月進入華北解放區。建國初期,在大學、部隊工作過。1955年5月因胡風案被拘捕審查,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70年代在湖北咸寧干校勞動期間,詩從悲憤的心靈里突然升起。1979年以來,創作了約二三百首詩。
內容概要
鷹的誕生
啊,誰見過,/鷹怎樣誕生? 在高山峽谷,/鷹的窠,/筑在最險峻的懸崖峭壁,/它深深地隱藏在云霧里。仰望著鷹窠,/像瞅著夜天上渺茫的星星。/虎豹望著它嘆息,/毒蛇休想爬上去,/獵人的槍火也射不了那么高! 江南的平原和丘陵地帶,/鷹的窠筑在最高的大樹上,/(哪棵最高就在哪棵上)/樹尖刺破天,/風暴刮不彎。鷹的窠,/簡簡單單,/十分粗陋,/沒有羽絨或茅草,/沒有樹葉和細泥,/全是些污黑污黑的枯樹枝,/還夾雜了許多荊棘芒刺。/不擋風,不遮雨,/沒一點兒溫暖和安適! 鷹的蛋,/顏色藍得像晴空,/上面飄浮著星云般的花紋,/它們在鷹窠里閃閃發光。鷹的蛋,/是在暴風雨里催化的,/隆隆的炸雷/喚醒蛋殼里沉睡的胚胎,/滿天閃電/給了雛鷹明銳的眼瞳,/颶風十次百次地/激勵它們長出堅硬的翅膀,/炎炎的陽光/鑄煉成它們一顆顆暴烈的心。啊,有誰看見過,/雛鷹在曠野上學步? /又有誰看見過,/雛鷹在屋檐下面歇翅?雛鷹不是在平地和草叢里行走的禽類,/它們的翅羽還很短小的時候,/就扇動著,鳴叫著/鉆進高空密云里學飛。風暴來臨的時刻,/讓我們打開門窗,/向茫茫天地之間諦聽,/在雷鳴電閃的交響樂中,/可以聽見鷹群激越而悠長的歌聲。鷹群在云層上面飛翔,/當人間沉在昏黑之中,/它們那黑亮的翅膀上,/鍍著金色的陽光。啊,鷹就是這樣誕生的。
毛竹的根
干涸的荒山上,/發燙的土地/硬得像石頭,/斫斷的毛竹根/卻沁出一絲清清的水。哦,毛竹根的水,/是從哪里吸吮來的? 毛竹的根,/在深深的地下,/穿透堅硬的黃土,/繞過潛伏的巖石,/越過糾結如網的草根的世界,/迂回曲折,一直探索到了/遠遠的山崗下面……/哦,我真有點迷惑: /毛竹的根/怎么會曉得/干涸的山崗下面/有一個碧波蕩漾的小湖? 是不是/小湖聽見了/毛竹根艱難地喘息,/用柔潤的歌聲/不停地召喚著/從四面八方/向它聚集而來的根?
蛇蛋
荒山坡上/我們開墾/挖出一個/彎彎曲曲的洞 洞里/腥臭腥臭/堆積著羽毛/和細瘦的骨骼/還有十幾枚/雪白的蛋/像蠶繭那么漂亮雪白的蛋/有皮膚似的彈性/然而摸上去/卻冰冷冰冷/冰冷冰冷 哦,蛇蛋 我們揮起鐵鍬/拍爛了這些雪白的蛋/蛋殼里濺出了/鮮紅的血汁/和已成形的小蛇
巨大的根塊
村莊背后/起伏的山丘上/每年,每年/長滿密密的灌木叢 一到深秋時節/孩子們揮著柴刀/咔嚓,咔嚓/斫光了它們/只留下短禿禿的樹樁 灌木叢/年年長,年年斫/掙扎了幾十年/沒有長成一棵大樹/灌木叢每年有半年的時光/只靠短禿禿的樹樁呼吸/它雖然感到憋悶和痛苦/但卻不甘心被悶死 灌木叢頑強的生命/在深深的地底下/凝聚成一個巨大的根塊/比大樹的根/還要巨大/還要堅硬 江南陰冷的冬夜/人們把珍貴的根塊/架在火塘上面/一天一夜燒不完/根塊是最耐久的燃料/因為它凝聚了幾十年的熱力/幾十年的光焰
華南虎
在桂林/小小的動物園里/我見到一只老虎。我擠在嘰嘰喳喳的人群中,/隔著兩道鐵柵欄/向籠里的老虎/張望了許久許久/但一直沒有瞧見/老虎斑斕的面孔/和火焰似的眼睛。籠里的老虎/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有人用石頭砸它/有人向它厲聲呵斥/有人還苦苦勸誘/它都一概不理! 又長又粗的尾巴/悠悠地在拂動,/哦,老虎,籠中的老虎,/你是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嗎?/是屈辱的心靈在抽搐嗎?/還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憐而可笑的觀眾?你的健壯的腿/直挺挺地向四方伸開,/我看見你的每個趾爪/全都是破碎的,/凝結著濃濃的鮮血! /你的趾爪/是被人捆綁著/活活地鉸掉的嗎?/還是由于悲憤/你用同樣破碎的牙齒/(聽說你的牙齒是老鋼鋸鋸掉的) /把它們和著熱血咬碎…… 我看見鐵籠里/灰灰的水泥墻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像閃電那般耀眼刺目! 我終于明白……/我羞愧地離開了動物園,/恍惚之中聽見一聲/石破天驚的咆哮,/有一個不羈的靈魂/掠過我的頭頂/騰空而去,/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火焰似的眼睛,/還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作品鑒賞 牛漢是40年代成長起來的詩人,經過了長期的坎坷磨難之后,在中國文學的新時期,他又恢復了詩的活力。他的詩集《溫泉》榮獲中國作家協會優秀詩集獎。牛漢的詩,兼有歷史的深度和心靈的深度,兼有對于社會現實的體驗和生命的體驗,兼有思想性和藝術性。牛漢自述說,他三四十年來,喜歡并追求一種情境與意象相融合而成形的詩。這種詩,對于現實、歷史、自然、理想等的感受,經過長期的沉淀、凝聚或瞬間的升華和爆發,具有物象和可觸性。詩不是再現生活,而是在人生之中經過拚搏和一步一滴血真誠的探索思考,不斷地發現和開創生活中沒有的情境。牛漢說他每寫一首詩,總覺得是第一次寫詩,它與過去任何一首詩都無關系,懷著近乎初學寫詩時的虔誠和神秘感。在人生和詩歌領域,不停地抗爭、探索、超越、發現,沒有發現新的情境,決不寫任何一行詩。評論家當然可以從他幾十年的詩作之中看出來可尋的軌跡,而事實上他一生的創作,是奔突飛馳的,不是有岸的河流。他寧愿在創作中一生不成熟、不老練、走不到盡頭,生命永遠帶著令人可嘆的新的創傷。詩集《溫泉》里的詩,可以說都是情境詩,這里的詩多數都寫于“文化革命”中的“五七干校”。如果把這些詩從生活情境剝離開來,把它們看作是一般性的自然詩,就難以理解這些詩意象的暗示性與針對性,很難理解產生這些情緒的生活境遇。在“五七干校”,他默默地寫的這些詩有著同一的感情動向與構思的脈絡,幾乎成了條件反射,許多平凡小事當時常常會突然點燃他隱藏在深心的某些情緒。那時,對他來說,只有詩才能使靈魂在窒悶中得到舒暢的呼吸。因此這些他心里一直覺得很沉重的詩,都不可避免地帶著悲凄的理想主義的基調。《鷹的誕生》讓人想起一句西方格言:“鷹有時比雞飛得低,但雞永遠也飛不到鷹那么高。”這首詩寫詩人對于鷹的向往,“五七干校”這艱險危難的地理政治環境,是可以比喻成誕生鷹的窠的。《毛竹的根》表現了詩人非常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現那屬于詩的東西。干涸發燙的土地里,斫斷的毛竹根沁出了一絲清水。這本是很平常的詩,但它激起了詩人的想象和體驗,毛竹的生命力啟發了詩人的生命力。《蛇蛋》富于藝術刻畫,而且通篇是藝術刻畫,詩人借此抒發了對于生命的復雜而奇異的感受。《悼念一棵楓樹》是一首發掘很深的詩。砍樹是很尋常的事,砍樹也確是可以象征什么,然而,在這首詩里,詩人有獨到的發現,和深入的開掘,這就不尋常了:“但它的生命內部/卻貯蓄了這么多的芬芳”,而且,“芬芳/使人悲傷”。這些刻畫與描寫,使我們想起有一種偉人,當他倒下之后,人們才感覺到他的價值。人們愈認識這價值,就愈悲傷。《巨大的根塊》的構思也是奇異的:頑強的生命總是深深地埋在地底下,最耐燃燒的東西里都有長久凝聚的熱力。《華南虎》是一首名詩,藝術刻畫給人非常深刻的印象。可以這樣說,自從里爾克那首《豹》問世以來,任何詠動物的詩都要在它的面前經受考驗,因為《豹》實在太好了。比之于《豹》,牛漢有自己獨特的觀察角度和深刻的屬于自己的感受。在這里,除了正面描寫虎的血淚、悲憤之外,詩人從觀眾與老虎的關系觀察,用觀眾的膽怯、絕望、可憐、可笑來襯托虎的安詳而臥。華南虎是一切受迫害的偉人的象征,而那些觀眾則象征著一切偉大壯麗的東西被毀滅時以可悲看客身分出現的支持者; 這些人是渺小的,然而他們卻有在籠外張望老虎的權利。《蘭花》很有詩趣,意味深長:找不到蘭花不是因為蘭花不存在,而是因為辨別不清蘭草和野草。《麂子》很感人,如果詩人沒有博大的愛心,是無論如何也寫不成最后兩行詩的。《傷疤》的創作過程是:因為詩人有傷疤,他才能發現樹的傷疤;只因詩人體驗深切,他才能說出“所有的傷疤下面/都有深深的根啊”這樣石破天驚的話。
上一篇:《海波·母親與遺像》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王充閭·柳蔭絮語》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