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風中》原文、賞析、鑒賞
俞 平 伯
前有秋云來后有秋風,
吹過了山河萬萬重,
把大地殺聲抖動。
黃葉紛紛的辭家——花花,
我守著他,悄然淚下;
風卷起來,下去!——沙沙沙。
1921.10.20
“五四”的狂飆過后,新詩社團新潮社發起人之一的俞平伯,與當時許多知識分子一樣,產生了苦悶和消沉。“秋云”、“秋風”的“殺聲”,紛紛落下的“黃葉”、“悄然淚下”,這一連串悲涼的意象,反映了詩人在大潮退去的凄涼心境。詩人吟詠的不是悲秋,而是面對狂飆后吹過的萬重山河的殺聲,仍然陷于苦難中的祖國的命運,這也正是當時知識分子普遍思考的主題,這首詩表達了那個時代公眾的情感。
俞平伯在《冬夜》自序中說:“我懷抱著兩個做詩的信念,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真實。”即不掩飾自己的情感,毫不矯揉做作,“隨隨便便的,活潑潑的,借當代的語言去表現出自我,在人類中間的我”。他的詩,無論旋律高昂,或調子低沉,都發出心聲。在藝術形式上也無拘無束,這首詩六行,前后各三行各自用韻,格式也不要求整齊,都突破了舊體詩的格律。不過,俞平伯對古典詩詞的修養很深,這首詩中的一系列意象,如秋云、秋風、落葉、萬重山河等,仍與古典詩詞有著密切的聯系。這種風格,是俞平伯新詩所獨特的。
上一篇:《元代文學·倪瓚·題鄭所南蘭》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清代文學·袁枚·馬嵬(選一)》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