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王禹偁·村行》原文、賞析、鑒賞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2〕萬壑有聲含晚籟,〔3〕數峰無語立斜陽。棠梨葉落胭脂色,〔4〕蕎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馀忽惆悵,〔5〕村橋原樹似吾鄉。〔6〕
〔1〕這首律詩作于王禹偁貶謫商州時期(公元991~993)。王禹偁(公元954~1001),字元之,巨野(今屬山東)人。太宗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官至翰林學士,曾三次上疏觸忤朝廷被貶謫。北宋前期詩人,宋初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者之一。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2〕信馬:任馬隨意行走。野興長:野外游興濃厚。
〔3〕晚籟:傍晚時的各種天然聲響。
〔4〕棠梨:又名杜梨,野生,落葉色紅如胭脂。
〔5〕吟馀:吟罷。
〔6〕原:原野。
本篇寫郊游所見所聞景物,句句寫景,也句句寫情。詩人信馬而游,山徑黃菊夾道,紅葉鋪地,白蕎花開,真是沿途生色,馬蹄踏香,從這怡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對待貶謫的豁達態度。“萬壑”一聯以萬壑天籟中數峰挺立于斜陽光照,人與自然的契合,暗寓作者的志節。末聯由樂景轉哀情,村邊的橋,原野的樹,都像自己的家鄉,遠謫而不能返鄉,難免要引起惆悵了。風格飄逸,淡中有味,明白自然而涵蘊深婉,對仗精工,近似杜詩風貌。
上一篇:《李金發》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林語堂》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