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賊·竊·偷·匪·寇》同義詞與近義詞
都有非法奪取別人財物的意思。
區別是: “盜”的意思是貪圖財物而偷,在古代又作偷東西或偷東西的人解,引申為用不正當手段營私或謀取的意思,如“欺世盜名”。現代指合伙持械搶劫的強盜。
“賊”,在古代指傷殘、毀壞;作名詞用時,指違法亂紀。又指干重大壞事的亂臣,如國賊、民賊,《赤壁之戰》: “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曹操雖然掛著漢朝宰相的招牌,實際是漢朝的亂臣) 。也可作搶劫的人解。現代的“賊”指偷東西的人。一般地說,“盜”與“賊”的古義與今義差不多正好相反: 現在所謂“賊” (偷東西的人) ,古代叫“盜”; 理在所謂“強盜”,古代叫“賊”。
“竊”,是偷的意思。作動詞用時與“盜”是同義詞。“盜”又作名詞用,表示“盜賊”,而“竊”不作名詞用。“竊”,可充作謙詞,有謙虛的意味,如“竊以為” 、“竊思”、“竊聞”等。
“偷”,古代一般不作偷竊解,而作茍且、懶散、不嚴肅、不厚道解,如成語“茍且偷生”等。所以在古代“偷”同“盜”不是同義詞; 后來作“竊取”解,引申為背著人做事,如“偷看”、“偷渡”等; 也指偷竊的人,如小偷兒。于是“偷”與“竊”是同義詞了。“偷”是口語,“竊”是書面語。魯迅在《孔乙己》里就用了“竊書不能算偷”的諷刺話,來刻劃舊社會里窮困潦倒的舊知識分子迂腐、要面子的特點。
“匪”,指成群結隊、有組織、有謀劃的強盜。如土匪、慣匪、股匪,引申為凡是行為如同盜匪的反動政治集團,如法西斯匪徒等。
“寇”,指盜匪作亂或外人侵犯國境,如海寇、倭寇。
在作比喻詞用時,這類詞語有鮮明的階級性和政治內容。
上一篇:《白白 徒然》同義詞與近義詞
下一篇:《目標 目的》同義詞與近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