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
“壓”是會意兼形聲字。小篆從土從厭會意,厭兼表聲。隸變后楷書寫作“壓”。漢字簡化后寫作“壓”。
《說文·廠部》:“壓,壞也。一曰:塞補。從土,厭聲。”(壓,自然崩壞。另一義說:(壓)是堵塞填補。從土,厭聲。)
“壓”的本義為崩壞。如李賀《雁門太守行》:“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人的心理負(fù)擔(dān)重,也用“壓”來表示。如“被一身債務(wù)壓得喘不過氣來”。又引申指壓抑、壓制。如俗語“強龍不壓地頭蛇”。
用作名詞,某物作用于其直接接觸的另一物上的力,即壓力。如“水壓”。又指一切對相反力的沖力。如“血壓”、“氣壓”。
上一篇:《盧》字義,《盧》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盧》
下一篇:《厚》字義,《厚》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