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
“濫”是形聲兼會意字。小篆從水,監聲,監兼表盆水之意,表示泉始出如盆水。隸變后楷書寫作“濫”。漢字簡化后寫作“濫”。
《說文·水部》:“濫,氾也。從水,監聲。一曰:濡上及下也。《詩》曰:‘沸濫泉。’一曰:清也。”(濫,大水延漫。從水,監聲。另一義:沾濕上面并一直濕到下面。《詩經》說:“那噴涌而上出、從上濕到下的泉水翻騰著。”另一義:清的意思。)
“濫”的本義為泉水涌出。引申指大水漫溢、泛溢。如《孟子·滕文公下》:“洪水橫流,泛濫于天下。”又引申指蔓延、濫用。如魏徴《諫太宗十思疏》:“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又引申指浮起、浮現。如《荀子·子道》:“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濫觴。”又引申指虛妄不實。如成語“濫竽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的,次貨冒充好貨。
上一篇:《涵》字義,《涵》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涵》
下一篇:《火》字義,《火》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