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驚慌失措
【溯源】
唐·李百藥《北齊書·卷二十八·元暉業(yè)傳》:“天保二年,從駕至?xí)x陽,(元暉業(yè))于宮門外罵元韶曰:‘爾不及一老嫗,背負璽與人,何不打碎之?我出此言,即知死也,然爾亦詎得幾時!’文宣聞而殺之,亦斬臨淮公孝友。孝友臨刑,驚慌失措,暉業(yè)神色自若。”
【釋義】
失措:失去常態(tài)。由于驚慌,一下子不知怎么辦才好。
【故事】
元暉業(yè)是北魏皇族景穆帝拓跋晃的玄孫。北齊初年,被降封為美陽縣公,開府儀同三司、特進。
元暉業(yè)喜歡讀書,涉獵諸子史書,擅長寫詩。有一次,文襄帝高澄曾經(jīng)問他:“近來讀什么書?”元暉業(yè)回答說:“我經(jīng)常讀伊尹、霍光的傳記,不讀關(guān)于曹操、司馬懿的書。”伊尹是商代著名的丞相和政治家,他在任期間,經(jīng)濟繁榮,政治清明,國力強盛。霍光是漢武帝時期的重要謀臣,為漢室的安定和中興建立了功勛。而曹操和司馬懿則被看成是篡權(quán)的奸臣。元暉業(yè)實際上想告訴皇上,自己想成為輔佐君王有所作為的賢臣。
但由于東魏政權(quán)被北齊所取代,元氏家族逐漸衰敗,他的志向難以實現(xiàn),因此玩世不恭,意志消沉。每天只顧吃喝,一天三頓吃牛肉,三天就能吃下一頭牛犢。酒后他曾經(jīng)寫下一首詩,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苦悶:“昔居正道泰,濟濟富群英。今逢世路阻,狐兔郁縱橫。”他在晉陽時,深居簡出,不與人交往,閉門撰寫了魏國藩王的家世,這是關(guān)于北魏宗室世系的唯一一部傳記,名為《辨宗錄》四十卷,刊行于世。
由于元暉業(yè)貴為皇親國戚,志向超群,又加上性情與眾不同,所以受到高洋的懷疑和猜忌。當時有一位名叫元韶的大臣,成了高歡的乘龍快婿,所以受到恩寵和禮遇。元暉業(yè)卻非常蔑視他,因為北齊高洋奪位時,元韶曾奉著皇帝璽綬獻給高洋,元暉業(yè)認為這是對元氏家族的背叛。
天保二年(551年),他跟隨皇帝高洋來到晉陽,走到元韶的府前時,他們在門外大罵元韶:“你還不如一個老村婦,竟然抱著玉璽送給人家。那時你為什么不擊碎它!我說出這話,知道死期馬上就到,但你又能多活幾天呢!”高洋早就對元暉業(yè)心懷不滿,這次竟然當著他的面痛罵元韶,于是下令處死了元暉業(yè),還殺死了臨淮公元孝友。元孝友在臨刑時,驚慌失措,而元暉業(yè)則神色自若。高洋讓人鑿開汾河的凍冰,把他們的尸體沉入冰窟窿中。
與元暉業(yè)一起受刑的元孝友,也是北魏的皇親國戚,他的高祖為魏太武皇帝。后襲封為淮陽王,官至滄州刺史,在任期間,為政溫和,好行小惠,然而缺乏骨氣,趨奉權(quán)貴,為當時的正直之士所譏笑。
一次,孝靜帝曾在華林園宴請文襄王高澄,元孝友作陪時喝醉了酒,于是自吹自擂,夸口說孝靜帝曾贊許他精明能干。孝靜帝聽了覺得好笑,便諷刺道:“我倒是常常耳聞你自稱為官清廉。”高澄說道:“臨淮王這樣做的本意,是想掩蓋自己的罪過。”于是,君臣相視大笑,孝靜帝并未怪罪元孝友的酒后胡言。
【智慧語林】
元孝友與元暉業(yè)同為北魏的皇親國戚,但由于兩人的秉性與志向不同,面對死亡神態(tài)迥然。元孝友趨炎附勢,事奉權(quán)貴,奴顏媚骨,在刑場上貪生怕死,膽小如鼠,毫無骨氣。而元暉業(yè)為人慷慨,有士人的氣節(jié),看破紅塵,寧折不彎,因而視死如歸。
上一篇:驚弓之鳥典故故事|驚弓之鳥釋義
下一篇:才高八斗典故故事|才高八斗釋義